第102章 买海货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好,大兄弟是来走亲戚的吧?”
    “嗯,对了掌柜的,我想买点乾货,干虾淡菜海带什麽的,你知道去哪儿买吗?”
    作为一座海边城市,偌大禹州城竟然没有卖海产品的乾货店。
    老板肥水不流外人田:“知道,我岳家就是靠打渔为生,你要买我让我家小子带你去,价格肯定便宜。”
    “好啊,那什麽时候去?”
    “现在就去。”
    老板怕周诚反悔,立马将大儿子喊出来。
    包子铺老板的大儿子也是盐丁,海面冻上后能休息四五个月,其馀时间都在盐亭晒盐。
    十八九岁的清瘦青年,脊背微微有些佝偻,面庞黝黑一副老相,双手时常泡在盐水里,不知道脱了多少层皮。
    “大海,你怎麽不跟你爹做包子?”
    做包子馒头卖总比做盐丁更轻松些,收入也跟次昂
    何大海憨厚地笑笑:“二弟已经跟爹做包子,我做盐丁能多份收入,家里也不用买盐。”
    周诚诧异道:“盐亭还给发盐?”
    “不是,月休的时候褡裢在盐水里过一遍,褡裢干了把上面的盐刮下来,一家人够吃一个月。”
    何大海有些囧地补充道:“不光我一个人这样做,所有盐丁都这麽干。”
    有些胆子大的还往口袋里塞两把盐,攒的多了吃不完卖给左邻右舍也是一笔收入。
    只要不是太过分,监工都睁只眼闭只眼。
    毕竟顶着烈日晒盐,双手泡在盐水里不是个轻松的活儿。
    手脱了皮碰到盐钻心的疼,但凡家里日子不是太难都不愿意去。
    只是比起朝不保夕的渔民,又更安稳些。
    周诚恍然:“原来是这样。”
    “我还想买点盐回去,你有没有认识的人手里有多馀的盐?”
    海面冻起来,晒盐只能以後再说,先买些回去。
     “有,我先问一问。”
    “劳烦了。”
    出了城走了大约半个多时辰,来到海边村子。
    想当年,走半个小时都嫌远,出地铁站就是共享单车。
    搜书名找不到,可以试试搜作者哦,也许只是改名了!
    来到交通靠走的时代,当了两年农民,走路对他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
    海边凌冽的寒风像钢刀刮在脸上,何大海冻得脊背更弯。
    渔民不善种植养殖,家里也没有地,粮食全靠从海里打捞到的海味换。
    渔民出海打渔风险极大,每次出海捕捞就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
    即便运气好打捞到品相好的珍珠依然卖不了多少钱。
    日子比农民还苦。
    有时周诚觉得老天给他一个空间,并提前给他预警,让他做好准备穿越到这个落後贫穷的朝代。
    不是让他体验人间疾苦,而是让他看看百姓过的有多苦。
    就问他看不看得下去。
    他还真看不下去。
    太穷了。
    太惨了。
    一个个瘦骨嶙峋,衣裳补丁摞补丁。
    穿越前,全世界还有些国家的人依然贫穷吃不饱肚子,但自己的国家不说全民小康,起码温饱有保障,实现九年义务教育。
    至於新闻上看到的难民,终究只是新闻上看一眼,没有亲眼看到冲击感强。
    尤其是看到一个个黑黝黝瘦竹竿似的小孩,穿着塞着茅草的衣服瑟瑟发抖,鼻子就发酸。
    老人也可怜。
    来禹州城路过两个村庄,年老体衰丧失劳动力老人会被儿孙送到山里等死。
    就算儿孙孝顺不愿意老人也会主动要求去,目的就是为了省下粮食。
    周诚想,捱过这两年不但要多种粮食,棉花得种上。
    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让更多的人能吃饱穿暖。
    渔村的房子全是用石头盖起来,屋顶上是黄褐色的草盖。
    比村里土木结构的茅草房更牢固,没有木梁,不会因为海边潮湿而损坏。
    何大海在一户人家前停下脚步:“舅娘,你在吗?”
    木门咯吱一声响,一名四十岁左㱏的妇人站在门口,见到何大海笑道:“大海,你来了,快进来。”
    “舅娘,这是周掌柜,他想买些虾和海带之类的乾货,我爹让我带他过来。”
    何大海舅娘高兴不已:“有有有,周掌柜稍等,我马上拿出来。”
    何大海舅娘很快拿出一堆东西。
    捆成捆的海带丶海鱼丶鱿鱼丶虾干丶淡菜。
    海带二十文一斤,海鱼鱿鱼虾干淡菜二十八文一斤。
    粮价上涨之前这个价格偏高,但跟如今的粮价对比,已经算得上很便宜了。
    毕竟这些食物也是能管饱的。
    周诚瞧着品质还不错就没跟她讲价。
    总共有七十二斤,不到二两银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