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十里相送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前纸类用品跟盐铁一样,属於朝廷专营。
    县城有卖对联二十文一副,门神五十文,灯笼一个要二十五文。
    也有单独卖红纸自己写,也要十五文一幅。
    周诚嫌太贵。
    他家屋子多,算下来至少要二两银子。
    简直是天价。
    家里还有不少纸,闲着也是闲着,周诚便让字写的好的袁玉竹和陈芸娘写对联,自己画门神。
    本站采用Co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所以清除浏览器Co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
    他在现代不是多优秀的人,作为现代人从小学习各种兴趣班,多少还是有两样能拿得出手的才艺。
    美术算得上是他的强项。
    高中时老师还问过他要不要考美院,他家没有万贯家财,不想被饿死最後还是选择了理工科。
    妞妞除了是个小财迷,对绘画也非常感兴趣,周诚画她也在一旁照葫芦画瓢。
    六岁的小姑娘脑袋上扎着两个小花包,穿着颜色鲜艳的襦裙,认认真真的坐在桌前画画。
    周诚瞧她那一本正经可可爱爱的模样心里就欢喜,忍不住抬手摸摸她的脑袋。
    妞妞抬起头来冲他笑:“爹爹我画的好不好?”
    周诚温和地笑:“画的很好,再练练,明年咱家的对联就由你来画。”
    “嗯。”
    一转眼他来这个世界五年了,时间过的真快。
    日子确实是一年比一年好。
    大儿子已经能打酱油,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满地跑,老六四个多月,壮的跟小牛犊子似的。
    男孩子就没几个不调皮的,几个小屁孩一天天打架抢东西,吵起来能将家里屋顶掀飞,头都大了。
    不得不说,还是女儿乖巧贴心。
    但在这个世界对女子不太友善,周诚私心里还是希望有这一个女儿就够了。
    吕素禾抱着老六坐在一旁看,见她相公轻轻松松就将门神画的轮廓勾勒出来,调色上色,一气呵成。
    门神画跟真人似的。
    吕素禾眼中满是钦佩。
    她相公怎麽这麽厉害。
    除夕夜,京都和大周各大城镇都放起了鞭炮,燃放绚烂的美丽的烟火。
    宫里举办了热热闹闹的宫宴,卢清婉依然抱病不出席。
    明德帝宠她,不但去公主府探望她,大量贵重之物如流水般进了公主府。
    举国同庆的日子,秦王和楚王兄弟不敢触明德帝霉头,一副兄友弟恭。
    在自己的统治下,短短一年大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明德帝为此颇为自得。
    他是武将,行军打仗不在话下,治国方面就有些差强人意,但他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有彭敬这个得力的左膀右臂,还有周诚的农耕技术。
    治国没问题,钱财和粮食也有了。
    今年的宫宴明德帝办的尤为隆重。
    周家要去湖州种地,若是不想耽误春耕过完年不久就得走。
    周诚原想在大营子沟再种一年地,想想自家的万亩良田还有杜武家的万亩,就有了取舍。
    留给里正十斤棉花种子,每个村子能分到两斤,量是有点少,种两年以後就不会棉花种子。
    辣椒丶番茄丶白菜丶鸡毛菜和菠菜种子也留下一些。
    其他种子周诚还没种过,种子价格不便宜,买的品种多,钱不够每一样种子量并不多。
    周诚舍不得将自己没种过的种子给村民,万一不小心种死了,就没了。
    他先种,等以後种子多了再给大家。
    红薯丶土豆和玉米种子会从禹州运过来,种子是免费,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畜力运输。
    因此,秋收后村民要三倍返还给官府。
    过完年等到二月,周诚安排好一切便出发,先去京都再去湖州。
    从土匪窝里带回来的黑山羊,过了四五年,繁殖到二十多只。
    路途遥远带着羊不方便,卖到县城倒也能卖一二十两银子。
    周诚想了想,乾脆送给关系较好的几家人养。
    日後村里不但养猪丶养鸡鸭丶稻田里养鱼,还能养羊。
    走的那天清晨,十里八乡男女老少都来送别。
    不是因为周诚国公爷的身份,而是周诚让大家躲过北狄人的屠戮,安然度过几年天灾。
    并让大家将来不会再饿肚子。
    对小老百姓来说,周诚无异於是再生父母。
    周诚骑在马背上,跟沿途认识不认识的人道别,心中感慨无限。
    他周诚也有被群众自发相送十里的一天。
    杜武同样万分感慨,他二弟所做的一切都没白费功夫,百姓都记在心里。
    “大郎哥。”
    看到顾善,周诚下马。
    当年那个瘦小可怜的孩子今年十二岁,已经有周诚肩膀高。
    “阿善,并不是只有走科举才能过上好日子,学好我给你的种地和养殖的法子,多思多想,同样能过的很好。”
    顾善很聪明,认字算术都学的很快,但他做文章就不行了,怎麽也转不过弯来。
    跟周童生学了几年,远不如比他小三岁的周全。
    顾善想做官,可惜没有念书的天赋。
    科举这条路是走不通,只能继续种地。
    识文断字,会种地会养殖,将来极有可能会接替里正的职位。
    周诚一直觉得天下太平的情况下,做个自给自足的农夫比做官更为悠哉。
    阿善郑重点头:“我记住了大郎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