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不如自己做主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明能干。
    田里的水还没干,长满青绿中泛着微黄色的空管根茎,沿着水沟和垄一片一片,水面有比指甲盖还小的浮萍,周文一眼望去,两大块田都是,不免有些眼晕,迟疑道:“这是葱?葱不是旱地作物么,虽然喜水但也不能在田里泡着吧。”
    未等徐南科说什么,谷德永已经嘿嘿笑出声:“苕孩,谁家把葱种田里,还不都淹死完,这是地栗子。”
    周文哦了一声,恍然大悟,地栗子是俗称,学名是荸荠,可能是大别山附近生产毛栗、板栗,两个家伙的果实形状有些许相似,因此得名地栗,在东南沿海又被称作马蹄,有清热化痰、消积利湿的功效。
    在玉阑,荸荠茭白菱角藕带都是常见且受欢迎的水生蔬菜,能炒能炖,切合当地冬日的饮食习惯,每桌必上热锅配炒菜,一顿酒从晌午喝到黄昏。
    霜降以后,荸荠可以采摘,越到后面越甜,多半能在田地保存到春分,是以整个春节都可将荸荠登堂入室,生吃如水果,炒着清脆,炖着绵软,夹在肉丸的馅料中,能添清脆之气。
    稻麦轮作,主粮种轰轰响的时候,一般人是不舍得种这些东西,价格虽高,收成却不稳定,还不像花生油菜这种有人包收,但价格无疑很高,毕竟物以稀为贵。
    徐南科望着两大块田的长势,毫不遮掩地马屁奉上。
    “老伯厉害啊,就这两块田,恐怕过年不会少赚。”
    谷德永哼道:“那当然,别人种什么,我就偏不种什么,就捡人少种的才能赚到大钱,青农说粮食不挣钱,粮食顿顿少不了,为啥不挣钱,还不是种的人多?不光俺们种,外国人也种,说到底要种经济作物,还不挑价格高的?”
    老丈骄傲的话语,已经回答徐南科许多未问出的疑惑,为什么谷德永跟青云农业是累坏手的合作模式,在田集人都自豪家乡有个青云农业,恨不得捧上天的时候,依然坚持自己的节奏,把青农当做好老师,而不是管他的爹。
    “老伯,你跟青云农业有关系么?你种出来的蔬菜,能否由青农代销或者卖给青农?”
    “什么叫有没有关系,我多少亲戚都在青农上工,我种的菜能达到青农的标准,他们为什么不收?不光要收,还是高价收,给的低了,我就自己拉到集市上卖。”
    很硬,嘴很硬,脖子很硬,根本就不能好好聊天,徐南科倒是习惯,毕竟老丈肯回答问题,不像刚才那样不搭理,就已经很不容易。
    “这种情况下,老伯怎么规划种植计划,对田地和劳作的安排,盈利能不能超过跟青农合作的人家?”
    “跟青农合作的人太多了,整个田集都是,跟谁比超不超得过?什么种植计划,搞那么玄乎干什么,不就是育苗施肥瞧水采摘,青云农业都有讲课,不明白就去听,听不懂就照着做。
    人家啥时节干什么活你就跟着,干两年就明白了,实在不行就去问,青云人也都是自家亲戚,就算不给出主意,对不对总是能问到,想的还怪多,担心这个怕那个。”
    倘若罗学云在此,一定会吐槽谷德永傲娇,明明想让别人吹嘘他认可他,偏偏嘴上不饶人,努力展示自己的云淡风轻。
    在反复的问答中,徐南科慢慢回过味。
    谷德永之所以身处田集而没有影从青农,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出身,祖辈出过地主老财,虽然只是擦边,没多大年纪家都败了,却学到一个很朴素的道理,给别人打工没有自己当老板赚的钱多,自己的田自己种,等同掌握到来钱的源头,这样才有可能聚成池塘,越做越大。
    至于种什么,不算难事,先不说青农在前面开拓市场,用它家的种苗,种出来质量大差不差,很容易被收购或者得到市场认可,就算真的不会,搞砸后也能询问请教,也能吃一垫长一智。
    徐南科难免想到西游记悟空拜师学艺的片段,求仙问卜或许能指示正确方向,在某些人眼中却不如自己做主,求的仙能否长存,问的卜是否总对,都是大问题,到时候输了败了,又该怪谁?
    当地人可能会觉得谷德永傻,不随大流,不自量力,所以有老倔的名号,一味坚持己见,轻易不改,但在徐南科眼中,却是活力涌动的代表,倘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行动,那么造出来的成就一定非同小可。
    船大难掉头!
    队伍太长,一句话从头挪到尾都要离题万里,何况做事?
    徐南科在谷德永身上花费数天时间,将各项数据估摸得七七八八,也跟谷德永混熟,吃到他家的饭,得到他的大拇指认可。
    作为回报,徐南科向谷德永提出自己的建议。
    “不管怎么说,田地出产有限,收入极度依赖规模,青农之所以要这么多地,这么多人,就是东西多了才有议价权,才有更多的机会。
    老伯靠种地攒够本钱之后,该考虑扩大规模或者经营产业,如此你手中的收入才会持续增多,说难听点,总有你干不动的时候,总有可能后人不想干、干不好。”
    谷德永听到这话,直翻白眼,转过头语重心长反劝徐南科:“年轻人不要听风就是雨,书本上看到的东西只是写的说的,真正落到实处很难,俺们庄稼汉一代负责一代,我当家养活儿子孙女,都上得起学,吃得起饭,屋子盖新的好的,等儿子当家,再说更将来。”
    徐南科竖起大拇指:“好一个脚踏实地,老伯心如明镜,亮得很。”
    “那是当然,不然这个家能现在这样红火,哼!”谷德永很骄傲。
    告别谷德永后,徐南科感慨万千,有许多说不出来的滋味,一看周文同样愁眉紧锁,不知道如何落笔。
    “群众不瞎不盲,心里都有自己小算盘,即便青云农业这般到位的合作方法,他们都会先考虑自己是不是能赚到更多好处,显然这群人做活了,整个地区就跟着活了。”徐南科笑道,“累坏手是这样,搭把手会不会更好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徐南科马不停蹄拜访第二个目标人物,胡寨的胡隆。
    青云农业给胡隆制定种植计划,细致程度接近青云职工,不光是要种什么,更有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浇水,除却他本人不是青云职工,其他少有差别。
    到收获时节,青云根据产量和质量定价,往往还有奖金补助。
    他的态度比谷德永好太多,对徐南科的问题,无论能不能回答,都会给予精确的回应,更不会说一句顶一句。
    “世界上哪有两全其美的好事?都是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搭把手能跟青云共担风险,还有奖励补助,做起来并不亏,主要是田地全部租出去,我再给青农做工,心里空落落的不安宁,天天被组长吆喝着做事,做不好就要批评询问,也不大习惯。”
    懂了,胡隆希望一定的自由,一定的安稳,他不想青云如同枷锁,将他框成机器,也不想信马由缰,别人干得轰轰烈烈,自己跟不上趟。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