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回京的吴三桂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站在下面的文人脸上神情各异,思索了片刻之后便作振奋状,附和着张溥这番言论。
    “今赠诸君八字,守正待时,厚积薄发,譬如种松,三年不见其长,一朝凌云,譬如蓄泉,终日不闻其响,一夜穿石...”
    慷慨激昂一番话之后,张溥声音低了下来,“城南陆氏书坊新到《朱子语类》诸君得闲可去静心参详,这虎丘虽好,终究风大霜寒...”
    说罢,张溥以袖掩口咳了几声,“老夫近来尤爱惠山第二泉的茶室,清净少人扰啊...”
    这两句近乎自说自话,不过高文采还是记住了惠山第二泉的名字,心中只觉得蹊跷,无缘无故提这作甚,好是突兀!
    “记住!”张溥放下胳膊,看向诸人道:“他日若有人问起今日之会,吾辈不过讲习《论语》‘君子固穷’一章,切磋‘何以报国’四字而已!”
    “是,学生谨遵先生教诲!”石坪下文人齐齐朝着张溥行了一礼,张溥这才挥了挥手,离开了石坪。
    “时辰不早了,该走了!”
    “对,去陆氏书坊。”
    “听先生的不会有错,该避风头还是得避,命没了,就算考中科举也没用。”
    “你说的是!”
    交谈声渐渐远去,高文采也随着人流走在山道上,心中愈发对张溥提及的那几处有了疑问。
    回到南京镇抚司,他招来几个锦衣卫,吩咐道:“去查一查陆氏书坊、惠山茶室这两处地方。”
    锦衣卫得命离去,高文采则磨墨,将今日所见据实写了下来,命人传信京师。
    ......
    将近年关,除了天气愈发冷之外,各地也有不少官员准备回京述职。
    往年因为建奴频频冦关缘由,辽东将领很少能回京述职的,今年不一样了,同时榆林将领也填补了不少空缺,辽东有几人便申请回京,皇帝也是准了。
    这不,官道上十几骑呼啸着朝京师而来,当先一人猩红斗篷在雪中更是鲜艳夺目,惹得路边诸人纷纷停下脚步。
    到了城门处,这人没有下马,身旁一小将取出块牌子朝守将示意,守将立即拱手道:“原来是吴总兵回京!”
    这吴总兵,正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眼下山海关外连绵防线都有人驻守,他这便回京过个年,也是许久不曾见见家人。
    “走!”吴三桂一夹马腹,策马入了城池。
    武将回京自是要先进宫,吴三桂在皇极门外解下武器,跟着内官朝武英殿而去。
    “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奉诏觐见—”
    随着内官尖细的嗓音,吴三桂走进武英殿中,入目便是御座上的皇帝,以及坐在他不远处的太子。
    “臣,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参见陛下,参见太子!”
    声音洪亮,在空旷的大殿中激起回响,朱由检看着面前单膝触底的年轻将领,也才两年多,在山海关初次见到的、莽撞下大凌河埋伏伺机援救自己的将领,眼下看着成熟稳重了不少。
    不单单是外貌,而是通身的气势。
    果然战争能改变人,尤其是打了胜仗!
    朱由检抬了抬手,“长伯免礼!”
    一声“长伯”,吴三桂心中欣喜,想着陛下到底还是看重自己的。
    待他起身后,朱由检又问道:“关外雪深几尺?”
    “回陛下,最深处雪深没马腹,不过陛下放心,臣回京前收到洪总督的文书,陛下防寒灾的办法,臣已是命人都吩咐了下去,粮草煤炭也俱是安排妥当!”
    朱由检满意得点了点头,笑着道:“朕信得过你们,既然回京了,便好好陪陪家人,朕记得长伯是有两个儿子?”
    吴三桂闻言不由面露诧异之色,说起来,他同发妻张氏是有一个儿子吴应熊,她母子二人常年居在京师,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所以陛下知晓也正常。
    可另外一个儿子是自己在关外同小妾杨氏所生,算算也才不过两岁,本来这次回京还想带在身边,可碍于天气实在太冷,怕路上孩子受不了这才留在了关外。
    这个儿子可只他们吴家人知道,陛下是怎么...
    对了,陛下有锦衣卫,差点将这件事忘了。
    吴三桂对锦衣卫窥探自己的生活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意见,他光明正大行事磊落,有什么好怕的。
    “回陛下,臣的确是有两个儿子,长子吴应熊居京师,次子吴应麒居于关外。”
    朱由检“嗯”了一声,“虎父无犬子,想来将来都是不输于你的好儿郎啊!”
    朱由检说完又笑了一声,吴三桂看着皇帝脸上的笑意却总觉得奇怪,怎么感觉陛下这笑透着股诡异呢!
    是自己多心了吗?
    不光吴三桂这么想,殿中站着的骆养性,以及坐在旁边的朱慈烺,看着皇帝脸上的笑容也觉得奇奇怪怪,不知道他到底在笑些什么。
    “回吧,想来你父母妻儿都在等着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