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直到此时,诸臣才逐渐领会过来了皇帝的意思,看来是既想要推行蒸汽纺车,同时,也要提前有个预案,好避免诸如织佣之乱此事的发生啊。
“臣提议,可先在一地推广,诸如松江府,而不是江南全境,也好能平稳过渡。”吕大器率先开口说道。
江南此刻还在推行限田令,若是同时再推广蒸汽纺车,怕是更烦更乱。
不若就在松江一府先行试行,若有问题也好及时作出调整。
“陛下,”郑三俊在吕大器说完之后接话道:“蒸汽纺车所带来的最大问题,便是使得织工失去活计,从而引发暴乱,若能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解决?”范复粹转头问道:“五十万织工,起码五成的人会因为蒸汽纺车而失去活计,这些人要安排到何处去?”
郑三俊尚未想到,皱眉摇头不语。
黄宗羲在听了这话后却是上前一步,开口说道:“陛下,臣有一言。”
“说!”朱由检抬手示意。
“蒸汽纺车虽然比起普通纺车而言,提高了效率,但它毕竟也是机器,是机器,也就需要人来操作,当然,也会有损坏之时,朝廷可建诸如‘织改所’,来教授这些织工维修蒸汽纺车,他们本就对纺车熟悉,不过就是增加一个蒸汽机性能,想来也更易上手。”
黄宗羲的提议很合朱由检的心意,“不错,如此一来,的确能安排掉一些织工。”
“除了安排学习修理蒸汽纺车,还能安排去船厂、港口等其他行当里头,若想要学门手艺...”倪元璐说着突然道:“大明技术学院,不如在江南也开个分院,收一些手工匠人。”
“倒是个不错的主意,”黄道周也不由点头,“眼下有了这蒸汽纺车,王侍郎不知什么时候,还会再研制出来新鲜玩意儿,不如就在江南开办技术学院,好叫一些匠人提前准备着,也不至于将来没了活口的本事。”
刘宗周不住点头,“失去活计的织工,或者其他匠人,都可去衙门登记,届时朝廷各衙门若有活计,也可优先雇佣他们去做。”
“况且,蒸汽纺车刚推行,不可能所有工坊都全部替换上,”周堪赓开口道:“不如对使用蒸汽纺车的工坊征收一笔‘安置税’,这笔税钱可专款用于织工赈济,如此一来,也能减少些反对声。”
“陛下,臣还有一言。”黄宗羲又道。
朱由检看向这个年轻人,笑着抬手道:“你直接说便是!”
黄宗羲朝朱由检躬了躬身,遂即看向殿中诸位大臣说道:“推行蒸汽纺车之初,可规定,凡是蒸汽纺车织出的布,只供海外专用,待百姓接受之后,再在境内推行,或可减少一些矛盾争端。”
黄宗羲这话一出,殿中所有大臣都不住点头,这个提议的确是好。
若是首先用于海外销售,大明境内销售的便还是普通织机的布料,如此一来,蒸汽纺车推行的同时,织工的利益也能保证,同时,还能从使用蒸汽纺车的坊主那儿先收一笔赋税。
等到百姓能慢慢接受蒸汽纺车了,再放开国内市场,而在这个期间,先将大明技术学院江南分院办起来,教授织工、匠人一些蒸汽维修技术,或者其他能赖以生存的手艺。
将来就算蒸汽纺车代替了普通纺车,他们也能靠手上的技术继续讨生活。
“好,”朱由检颔首,朝周堪赓道:“大明技术学院江南分院便交给周卿了,在下设‘织改所’,教授蒸汽纺车维修技术,设‘避雷所’,教授房屋避雷技术,设‘机车所’,研究车马舟船,其余还有诸如冶金、钟表罗盘、农器等,都一并设立了。”
诸人从皇帝这话中听出来了,陛下这是要将各行各业都来一个大变革啊,眼下是纺车用上了蒸汽机,是不是将来这车马、冶金也要同船只一般用上蒸汽?
“是,臣领旨!”周堪赓一下子觉得肩头任务颇重,但也不得不应下,不过好在京师就有一所现成的技术学院,届时按照京师的规格,再加以变动就好。
“黄卿,按照现在的效率,要做出十台机器,需要多久?”朱由检问道。
黄宗羲躬身道:“眼下试验成功,做出十台也不需多长时日,大概...”黄宗羲在心里算了一下,纺车木架是现成的,只要加上蒸汽机以及稍加改动就好,合全清江船厂之力的话,“一个月足矣!”
“好!”朱由检点头,又看向郑三俊同吕大器,“郑卿,你同吕卿二人,将这第一批棉布定个合适的价格,然后通过市舶司卖给蕃商,看看大致能赚多少,届时再广泛传播出去,只要利益高,工坊主便愿意花钱购买蒸汽纺车替换普通纺车,也愿意缴纳一定赋税。”
要没个甜头,这些坊主定然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难不成还能强买强卖不成。
只有让他们看到蒸汽纺车纺出的布大受欢迎,且有足够的市场和利润,他们才愿意改变。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