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可疑的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张国维收到信只比朝廷的旨意晚一些,彼时,他正同吏部文选司主事侯峒曾说话,说的还是南直隶那桩京债案子。
    徽州这案子闹得挺大,事发后,张国维也命人去苏州府、杭州府等京债发行比较多的州府敲了警钟,好在这几州的知州多是事必躬亲之人,每隔几日便要亲自过问,免得出了什么问题。
    早先的确发现了违规的案子,在他们严令之下,底下的人就算要耍些手段,也不敢过分张扬,大多还是守着规矩的。
    侯峒曾去了歙县帮了几日,直到今儿一早才下了船,入城之后直奔府衙,同张国维说了徽州调查的结果。
    张国维闻言徽州那几个知县及其典吏、主簿等竟然有如此大的胆子,伪造账目、房契、地契等将京债放出去,就为了收好处,另外,也是为了政绩好看。
    可纸包不住火,他们怎么就没想到,终有一日这件事会捅破了天呢?
    “当时那人是来过南京,说要状告徽州府歙县县令,下官命人去歙县查了,可回来的人说没问题,小官也就没在意。”侯峒曾叹了一声,“是下官没有上心,此事,下官也有罪责。”
    张国维朝他摆了摆手,“陛下没有追究南京的责任,也是怕追究起来牵涉过大,今后你得警醒着些,你侄儿今年科考,这么多双眼睛都看着呢!”
    “下官知道,往后再也不敢了!”侯峒曾垂首道。
    张国维便是在这个时候收到了朝廷的文书和来信,他没有挥退侯峒曾,直接打开了看。
    “你看,陛下这就已经有了人选了!”朝廷旨意安排史可法、夏允彝等人去徽州赴任,也是担心徽州没人治理,于民生有碍。
    “你去处理下,得赶紧通知他们。”张国维将文书递给侯峒曾,吏部的事本就是他的职责所在。
    “是,下官这便去!”侯峒曾刚准备离开,却又听张国维开口叫住他,停了脚步问道:“张尚书还有何事?”
    此刻,只见张国维眉头紧蹙,额头的川字纹深得可以夹死只苍蝇,又见他手中拿的不是朝廷文书,而是私人书信,不免好奇。
    是京师发生了什么事?
    如今也很少见张尚书如此犯愁了!
    张国维放下书信后朝侯峒曾问道:“你可有记得,夏允彝同史可法是何时提的丁忧?”
    “夏知县下官倒是记得,他当初政绩很是亮眼,且在长乐县也待了五年,期满后总该换个地方,或者升一升了,不过后来因为丁忧...丁忧期应当也是满了的,此前下官还同人说过,怎么期满了也不见他提交文书...”
    侯峒曾皱着眉头想了想,“至于史御史,不归南直隶管。”
    “那就不管史可法,单说夏允彝,当真没有收到过他的文书?”张国维着急问道:“还是提交了或许忘了?”
    “这如何能够?”侯峒曾立即摇头,“若彝仲(夏允彝的字)提交过文书,下官定然记得,的确没有看到过!”
    侯家同夏家是至交,又是姻亲,夏家的女儿夏淑吉可是嫁给了自己侄儿侯玄洵,虽然侄儿因病早逝,但夏淑吉始终在侯家侍奉老人,对亡夫很是怀念。
    夏允彝丁忧是回了松江华亭县的,在其母墓旁结了个草庐,也不同人来往,这两件虽甚少见面,但交情还在。
    “你也没收到过他的书信?”张国维问道。
    “没...”说到这儿,侯峒曾也觉奇怪,若是他递交了文书没有回应,怎么都应该写信来问自己,可自己同样没有收到他的书信,本来还想着空了问一声,时间久了琐事又多,倒也忘了。
    张国维点了点头,有了侯峒曾这话,郑三俊就不会有事,可从郑三俊的信中,却能知道夏允彝应当是提交的,但不知为何南京这边却是没有收到。
    “你回户房之后不要声张,先在档案库中找一找,探探其他人的口风。”
    对于夏允彝,他们也只要对个说辞,说“吏部已经知晓”、或者说“没有空缺,还得再等”,他们也不会去问个明白,像他这种人,一是不会要去麻烦人,尤其是在吏部当差的侯峒曾,免得被人知晓后说个攀附。
    二来,他心思也直,若是府衙这边的人传话给他,他定然是一百个相信的。
    而张国维觉得这件事还是下面人的问题,如果有人故意瞒下了这份文书,只要朝廷不刻意提起,也不会有人去问。
    不过很不巧的是,皇帝当真过问了。
    侯峒曾点头,满怀了心事退了出去,张国维想了想还是不放心,突然想起高文采不是在徽州吗?也不知让他来帮个忙是否可行。
    张国维是个说干就干的性子,当即摊开纸墨写了起来,最后请求他看在从前一起照看过柳妃的份上,可否调查清楚后,再将此事禀报陛下。
    写完,张国维吹干了墨迹,又思虑了半晌,还是下了决心,将信纸放入信封,用火漆封好后命人送去歙县。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