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篡位夺名,立教称祖。”
一袭青裙愣了好一会儿。
倒不是被这些话镇住了。
阮秀想了想,看向儒衫老人,撇撇嘴道:“国师大人,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是在给宁小子画大饼?”
崔瀺狐疑道:“画什麽?”
“大饼啊。”
老人略微思索,不太懂具体意思。
阮秀面无表情,“画大饼就是画大饼,不管画出来的多大,国师承诺的机缘有多好,反正宁远都吃不上。”
这个词儿,还是她男人教她的。
宁远就经常给裴钱画大饼。
师徒两个没事儿的时候,男人就总会说裴钱以後走江湖的事,例如等到了那一天,要给自己的弟子,准备一把好剑,配一头毛驴。
要给一笔丰厚的盘缠,几件品秩不俗的仙家法袍,一枚上品养剑葫……等等。
崔瀺笑了笑,“姑且是这样的。”
顿了顿,老人说道:“不过我可以在阮姑娘这边保证,无论这道棋盘,最终是走向何处,宁远都不会死。”
“这是其一,还有第二点,书简湖里,宁远即使没有接下这个担子,也会有其他的机缘伴随。”
“总之不会让他白走一趟。”
阮秀转过头,与之对视。
半晌,少女微微点头。
得了国师大人的这番承诺,已经可以了。
试想一下,哪怕宁远最後没有得到崔瀺说的那场造化,这趟书简湖之行,也用不了多久,撑死了一个月左右。
如此短的时间,就能收获不算少的机缘,搁在山上练气士来说,就是可遇而不可求。
最关键的,还是性命无虞。
那就没什麽问题了。
阮秀忽然捡起了最早的那个问题。
<adpos="middle"></ad>“崔国师,你说我会在一洲中部,见到我老爹……是真的?”
崔瀺如实相告,“这个不太清楚,可能会,也可能不会,龙泉剑宗与我大骊有合作,阮邛门下,还有两位弟子做了随军修士,
说不定,他这个做师父的,就在暗中跟随,护道一场。”
老人微笑道:“龙泉剑宗的嫡传,那个大师姐的位置,一直空缺。”
阮秀有些心不在焉。
青裙姑娘拢了拢裙摆,蹲在岸边,单手托腮,旁若无人的开始想念老爹。
时不时抽一下鼻子,悲从中来。
没多久,她又撑起另一只手,改为双手托腮,去想另一个男人,然後伤心就变成了开心,眯眼而笑。
不知为何,一名大骊国师,始终没有打扰,老人安安静静的站在一丈开外,看着湖边月色,遐想万分。
文圣一脉,上至老秀才,下到齐静春,从未有谁有过道侣,世人皆知。
但其实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
皆有红颜知己。
很早之前,在崔瀺刚刚拜入老秀才门下之时,那个秀才,还只是个秀才,不是什麽浩然天下的文圣。
也还没有收取其他几个弟子学生。
那时候的先生学生,两人修为也不高,因为读书,囊中羞涩,住在中土神洲某处偏隅小国的寒舍里。
哪怕过去了许多年,崔瀺至今都还记得,那时的老秀才,还没有那麽老,虽然身子骨不算壮实,偏消瘦,但委实算得上一个风流才子。
谁都有年轻的时候。
最为困难之时,师徒两个都快要去路边刨食,能撑下来,还得多亏了一个妇人的照顾。
妇人住在对门隔壁,是个寡妇,大字不识一个,带着两个小娃儿过活。
长得不太好看,身材臃肿,因为多年劳作,肌肤好似树皮,生活也不太容易,但是为了两个孩子能去读书,不走她的老路,就给老秀才塞了半串铜钱。
先生也耐心教了,只是那两个孩子,志不在读书,最後走上了已故父亲的老路,从军去了。
要不然,可能现在的文圣一脉,嫡传弟子的数量,就要多出两位。
在这之後,老秀才接连收了几个学生,也就是如今的左右丶刘十六丶齐静春。
那个妇人,在两个儿子离家之後,日子就过得稍好一些,时不时会来串门,摘一些瓜果,送给先生。
起初是暗送秋波,後来就是明送春情了。
当年的崔瀺,是不介意喊她一句师娘的。
不是说身处鸡鸣狗吠的市井妇人,就一定配不上一位儒家圣贤,何况那个时候,先生还只是个穷酸秀才。
大道不该如此小。
这不算什麽,据说文庙的七十二位陪祀圣贤,其中有将近半数,家中妻子,都是那凡俗。
只是老秀才一直装聋作哑。
崔瀺也曾问过,只是一提此事,老秀才就容易发火,往往都会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