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最庆幸的决定(二合一章节)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损。
    曾经连150毫米口径重炮能造的太原兵工厂,如今虽然也抢运出了上千台机器,但都是一些小型机器。
    只能造一些步枪和机枪、子弹,产量也是大大降低。
    控制得不多一点地盘,都是一些极为偏僻的所在,一年到头根本收不上几个大子,连养兵都相当困难。
    因此听到了胡彪的消息之后,自然是精神大振了起来。
    在地图上研究一下后,对着身后的一名参谋吩咐起来:
    “派人去和胡彪联络一下,先结一个善缘再说;顺便送上一批枪弹当见面礼,不用太多,就三十把冲锋枪,子弹两千发,他们打光了也好找我们买。
    另外告诉周边的部队,让他们和苏北独立团保持好关系,不要发生摩擦。”
    以上的说法,是阎老西这个生意人心中打定了主意:若是能收编胡彪和苏北独立团,自然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如果实在不能,也能互相做做生意。
    他们有武器和弹药,胡彪有各种药品和技术,也算是各取所需了……
    ******
    还是在当天,天色彻底黑下来了之后。
    不过地点,要换成了平定县南部的宁艾村。
    话说!只要是平定县的男人,甚至是隔壁的阳泉等地说起了宁艾村,稍微见过一些世面的男人,就不会没有听说过地方。
    因为在到处都是山嘎达,缺水严重的晋西北地区,这里可是有着少见的一块平地。
    一条阳胜河沿着村子流过,带来了其他地方根本不敢想的良好灌溉条件;因此这里的土地更肥沃,物产也更为丰富。
    宁艾村,更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村中有着好些气派的大院和建筑;其中最古老的一些,都是几百年前的大明朝留下来的。
    可惜的是,以上的种种美好的条件。
    都不代表着魏勇,这一个今年21岁的光棍青年,就能过上比起平定县其他百姓,稍微富饶一点的生活。
    甚至认真对比来的话,甚至还要更艰难一些。
    为什么?因为宁艾村周边几乎一切田地,都是李明举、李老爷家里的,魏勇家除了两间快倒的土房子,简直是一无所有。
    所以从魏勇爷爷那一辈子开始,就从开始给李老爷当佃户和长工。
    若是年景好一些的话,交掉七成的地租后,又缴纳一番各种税收,一家人倒也是勉强能够吃饱肚子。
    若是年景不好,甚至是遭遇了天灾,那就相当要命了。
    哪怕是挖光了村子四周的野菜,也要靠着在李老爷家里借钱和借粮,才可能活得下去。
    说是可能活下去,那是民国九年那一场大旱,他们一家就算从李老爷家借了一个半大洋,但当时连杂粮都贵得吓人,才买回了半袋杂粮。
    为了让当时只有两岁多的他,还有当家的他爹活下去,家里其他人都饿死了。
    而他爹两年前连四十岁都没有,冬天因为犯病没有熬过去死了,让他们家只剩下了魏勇一根独苗。
    魏勇还是又借了李老爷一块晋元,才是把爹的后事给办了。
    反正这些年借的钱,不断利滚利积累到当前,他们家欠李老爷家的债,已经是一笔能吓死人的大钱。
    不要说魏勇这一辈子能够还上,怕是他的儿子、孙子那一辈,都别想能够彻底还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91章最庆幸的决定(二合一章节)(第2/2页)
    而且这几年平定县的年景不好,不是天旱得厉害,就是阎老西和鬼子又加税了。
    对于能不能娶上一个媳妇,然后可以有个儿子,儿子未来又能有个孙子这样一点,他也没有任何的信心。
    就这样,带着老魏家要在自己这一辈子,怕是要绝后的苦恼,魏勇拖着疲倦的身体,向着李老爷的大宅子走了过去。
    虽然给李老爷家干长工,连他这样一个大小伙子也有点扛不住。
    毕竟天才蒙蒙亮,就被管家带着打手上门赶去地里干活了,不到天色彻底黑下来,绝对不准他们收工。
    可最少一天到晚,还是管他们三顿吃食。
    这代表着他现在去了李家大院里,还有着一顿晚饭了;可惜就只有两碗米粒子都能数清楚的稀粥,加上一个硬邦邦的杂粮窝头,又或者是一个红薯。
    从侧门走进院子的时候,魏勇就能闻到一股撩人的烩菜香味。
    不过他明智地知道,这种烩菜与他这种长工没有一点关系;放好了肩膀上扛着的锄头,就径直去了下人吃饭的大厨房。
    让他不曾想到的是,平日里对他永远没有好脸色的金管家。
    今天不仅是亲自给他们一众长工打饭,在给他两个白面馍馍后,还打了一大勺子的烩菜,烩菜里还能看到两块肉片子了。
    如此一个反常的情况,用一句现代位面的话来说:当时都给魏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