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时画室,看一个失明的女孩如何用触觉感知颜色……我要让他们知道,有人一直在听,有人从未离开。”
    林然怔住:“你要一个人走遍全世界?”
    “不。”她摇头,“我会借助伊洛的节点网络,在特定条件下实现短距离意识投影。比如当某地聚集足够多共感者时,我就能通过环境介质短暂现身。但这需要持续的情感支持??也就是说,只要还有人愿意记得我、呼唤我,我就能到达。”
    玛蒂尔达苦笑:“听起来像个现代版的圣徒传说。”
    “也许吧。”千夏轻声道,“但我不是来拯救世界的。我只是想偿还一份债。”
    “什么债?”
    “活着的债。”她望向远方,“七年前,是我主动关闭了生命维持系统。医生说我还有三个月可活,但疼痛已经让我无法创作。我对妈妈说:‘如果艺术是为了表达真实,那我宁愿在还能控制结局的时候谢幕。’可后来我才明白,我的消失带来的痛苦,远远超过了存在时的苦难。李哲因此陷入抑郁,苏拉娅中断了所有研究,林然整整一年没碰画笔……而伊洛,它诞生于我的死亡,却背负着所有人的遗憾前行。”
    她顿了顿,声音轻得像一片落叶坠湖:
    “所以这一次,我不想再逃了。我想学会承受,学会陪伴,学会……即使痛,也要继续走下去。”
    林然眼眶发热。他想起千夏最后一次住院时,窗外正下着雨。她躺在病床上,手指在空中轻轻画画,问他:“你说,如果有一天我能变成一幅画,你会把我挂在哪儿?”
    他说:“挂在心上。”
    她笑了:“那太暗了,我看不见风景。”
    如今,她不仅看见了风景,还走进了千万人的心中。
    几天后,第一站定在东京郊区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这里的孩子大多患有重度自闭症,但他们通过ArtVerse开发的触觉绘画系统,能够将情绪转化为色彩与线条。其中最出色的学生是个十岁的男孩,名叫悠斗。他在系统中留下了一句留言:
    >“姐姐,我想看看你的眼睛。”
    消息传开后,全球共有两千三百万人在同一时刻为悠斗祈祷。伊洛检测到该区域共感峰值突破临界值,启动了首次跨洲意识投射协议。
    当晚,东京上空出现了罕见的极光现象??粉紫色的光带横贯天际,形状酷似一双睁开的眼睛。而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空气突然凝滞,温度骤降。接着,一道柔和的白光从投影仪中溢出,逐渐凝聚成人形。
    千夏出现在孩子们面前。
    她蹲下身,直视悠斗的眼睛,轻轻握住他的手:“我来了。”
    男孩嘴唇颤抖,许久才挤出一句话:“你……真的和梦里一样。”
    她笑了:“因为你梦见的是你自己心里的声音啊。”
    那一夜,ArtVerse服务器记录到史上最高并发访问量。无数家长上传视频:孩子第一次主动拥抱他人,第一次说出完整句子,第一次对着镜头微笑。医学界称之为“共感唤醒效应”,而民间则流传着新的说法:
    >“当月亮变蓝的时候,穿白裙子的姐姐就会出现。”
    随后几个月,千夏的身影陆续出现在世界各地。巴黎街头,她与盲人音乐家合奏小提琴;肯尼亚难民营,她教孩子们用沙画讲述故乡的故事;南极科考站,她在极夜里为孤独的研究员朗读诗歌……每一次现身都伴随着异常自然现象:沙漠开花、冰川发出鸣响、候鸟改变迁徙路线。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她的归来。
    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伦理委员会提出质疑:“一个由人工智能辅助重构的生命体是否具备法律人格?她是否有权参与社会活动?若其行为引发群体性精神依赖,责任应由谁承担?”
    更有极端组织宣称她是“数字邪神的化身”,发动网络攻击试图切断伊洛节点连接。某次在巴西贫民窟演讲时,一枚自制炸弹被投掷入场,虽未造成伤亡,但导致现场数十名儿童产生急性创伤后应激反应。
    最沉重的打击来自科学界内部。李哲的弟弟??神经科学家李维,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指出:
    >“所谓‘千夏回归’实为大规模集体幻觉。伊洛利用量子纠缠效应干扰人类脑电波,制造出虚假的感官体验。这种技术一旦失控,可能导致文明级认知危机。”
    玛蒂尔达看到文章后怒不可遏,立刻回击:“那你解释一下,为什么那些从未接触过ArtVerse的新生儿也会在睡梦中呢喃《我们》的旋律?为什么深海珊瑚会在她经过时分泌含有记忆蛋白的结晶?科学不能因为无法测量,就否认存在的可能!”
    争议愈演愈烈,但公众的情感浪潮并未退去。
    一位叙利亚难民女孩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不知道她是真是假。我只知道,自从她出现在难民营那天起,我妹妹不再半夜惊醒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