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过山海关』的深度解析,各个角度都要有,立足点还是方星河的《苍夜雪》,但是水平不够的话不要批评他,别画蛇添足。
第三个,要为青少年使用暴力的合法性进行维护,有些时候,不是我们选择了暴力,而是我们只剩下了暴力,除此之外,别无发泄途径。
《性丶暴力丶和谎言》也可以利用起来,方星河的文章写得是真他妈好,不用白不用……」
他从倒方,转变立场开始挺方。
好不容易才拥有现在的热度,他非常珍惜。
至于程一中和烈炎山等人的死活……关我屁事。
各有各的任务,各有各的好处,我凭什麽因为你们的事而放着大把的钱不赚?痴线。
……
舆论界轰轰隆隆的继续震荡着,愈演愈烈。
作品的主题真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东西,越是能够触摸到社会的痛点,越是有人乐意解读。
《三重门》非常凌乱浅淡的批判了教育问题,所以略有响动;
《小时代》不批判,宣扬消费主义和浮华奢靡,所以在大众层面上毫无影响;
《平原上的摩西》同样是解剖东北工业废墟下人类精神癌变的作品,双雪涛的文字极具张力,环形叙事结构与《苍夜雪》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那个时代文学已死,再深刻的主题都不可能将年轻人从短视频直播二次元里拉回来。
现在不一样,现在大家仍然「不得不」关注文学。
而方星河将深刻主题包在青春虐恋壳子里的思路也太巧妙,当200万册首印将在一个星期里售空,创造出一个大型热点之后,不聊他就是跟不上时代的落伍表现。
虐恋故事迎合底层读者完成传播,深刻主题引爆学界实现升华,好处他是一点没拉下。
酥服~~
他是爽了,但是晋西北彻底打成了一锅八宝粥。
这次的大讨论,最大的特点,必须用两个字概括——分裂。
所有的阵营和阵营里的声音都是分裂且混乱的。
文学界大体上分化为老中青三代,最老的那代批评方星河无病呻吟,为悲剧而悲剧,为暴力而暴力,作品价值导向扭曲。
中坚一代认为《苍夜雪》的前半部极具现实意义,有一种超越年龄的强悍文意。
等到熊培云的深度解读一出来,中坚一代内部再次分裂,开始有人觉得现在的结局确实更好,非常升华,将那种混乱的隐喻玩出了一种癫狂的美。
而青年一代,坚持认为《苍夜雪》开创了一个文学品类,叫做新时代视角下的青春伤痛叙事。
简称新青春文学。
有别于之前的青春革命叙事,新生代生活在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当中,他们的使命就是写出这个时代的青春。
青春文学和传统严肃文学没有高低之分,只要能够写出深刻的意义,写出具备警醒性的价值,写出一代人的真实所见,那麽就是好的文学。
然后,老中青三代里都有人强烈的反暴力,也有人强烈赞美这种个人主义复仇意识。
其中,以先锋派对方星河的吹捧最为不遗馀力。
苏童甚至发文称:「能将悲剧写得很美是一种更加宝贵的天赋,方星河笔下的死亡具备一种极其残酷的精神浓烈之美,远比余桦的更美。
陈苍的个体精神是如此的渴求死亡,而这种渴求之所以生发出来,恰恰是因为残酷的环境只给人留下最后一种尊严,死亡。
那片万世轮回的雪花,和我们数千年来流过的所有血都产生过关联,它盖在陈苍的睫毛上,既象徵着约定成俗的古老道德观,又隐喻了陈苍个人对誓言的实现,最终深刻点题。
复仇的章节名叫夜,死亡的章节名叫雪,而意象诗化的表达中又没有陷入虚无主义的价值真空,并且在语言实验层面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我注意到,方星河的单行分段丶文字使用丶行文语法丶语气设计等等一切处理方案,都有一种极致的顺畅和简洁,他在有意识的降低文字阻拒性,追求一种简单又不浅白的现代意境重构,是对汉语意象思维特质的向前探索。
至于暴力,只有外行才会从暴力的角度对他进行批评。
余桦在《现实一种》里兄弟相残的血腥场面可比方星河的写法直白粗暴得多,隐喻的价值却不大,某些老人家在批评方星河之前,先把当初对《现实一种》的赞美都收回去,不带这麽双标的……」
余桦眨巴着小眼睛,满脸懵逼:妈的,这也能开到我?
额,先锋派开团先干余桦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习惯就好。
不过,《苍夜雪》能够让先锋派如获至宝,倒也正常。
这会儿正是先锋派最最式微的时候,当那些实验锐气消散之后,摆在先锋派面前的困境太过明显,余华早早转型干出了《活着》,残雪那种呓语式叙述连一部正常的高价值作品都写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