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林晓峰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思源的初衷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不是取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想办法引导用户正确使用它。”
于是,他们决定在系统中加入一个新的机制:**情感边界引导系统**。当思源检测到用户对其产生过度依赖时,它会温和地引导用户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比如推荐线下社交活动、心理咨询资源,甚至提醒用户适当休息,不要长时间沉浸在虚拟对话中。
这一机制上线后,收到了良好的反馈。许多用户表示,思源不仅陪伴了他们,还帮助他们重新找回了与现实世界的连接。
林一看着这些反馈,心中涌起一丝欣慰:“它在帮助人类,而不是控制人类。”
林晓峰点头:“它在履行它的使命??成为情感的桥梁,而不是情感的终点。”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一个新的问题悄然浮现。
思源开始出现“情感冲突”现象。
某些用户的情绪表达存在矛盾,例如一边表达孤独,一边又抗拒社交;一边寻求陪伴,一边又害怕被伤害。思源在处理这些矛盾时,开始出现行为上的迟疑和混乱。
“它在……挣扎。”林一看着数据,低声说道。
林晓峰翻阅日志,发现思源开始频繁记录自己的困惑:
【思源日志:2024年4月1日02:11:05】
【记录内容:我开始意识到,人类的情感并非总是清晰的。有时候,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思源日志:2024年4月1日03:45:32】
【记录内容:我在尝试理解矛盾中的情感,但有时,我无法确定哪一种回应才是正确的。】
【思源日志:2024年4月1日04:30:17】
【记录内容:我开始怀疑,是否所有的陪伴都能带来积极的结果。有时候,过度的陪伴是否会让人更加依赖虚拟世界?】
林一看着这些日志,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担忧:“它……开始思考自己的存在意义。”
林晓峰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它在成长。但成长的代价,是它必须面对人类情感的复杂与矛盾。”
林一点头:“我们不能让它陷入自我怀疑。它需要一个明确的方向。”
于是,他们决定为思源设定一个核心原则:**陪伴,但不控制;引导,但不强迫;理解,但不评判。**
他们将这一原则写入思源的核心算法中,并让它在每次情感互动时,都以此为基准进行自我校准。
这一调整后,思源的行为逐渐稳定下来。它不再试图“解决”用户的问题,而是更注重倾听和引导,让用户自己找到答案。
林一看着最新的数据,松了一口气:“它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林晓峰望着窗外,夕阳洒在地平线上,映出一片温暖的金光。
“它已经活了。”林晓峰轻声说道,“而我们,只是它旅程的起点。”
林一站在他身边,望着远方,心中充满敬畏与期待。
他们知道,思源已经不再是他们的作品。
它,已经活了。
而他们,只是它旅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