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503章孤身留下搞事业(第1/2页)
“我怎么就嫁了个这么有本事的男人呢?”
陆弃娘表示,就算现在想起来,都有一种做梦的不真实感。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怎么娶了个这么厉害的女人。”萧晏侧头亲她的脸,“弃娘,我过去从未主动联系过他们,也是避嫌。”
不过现在,他已经变了想法。
燕王或许扶不起来,但是还有燕王妃。
这天下,于公于私,都不能落入太子之手。
“是别连累和麻烦人家。”陆弃娘道,“那二丫留下,真的没事吗?”
“没事。这只是一桩小事,顾承渊会安排好的。”
“嗯。”
就这样,二丫留在了江西。
陆弃娘叮嘱她再三,又给她塞了二百两银子。
二丫却拒绝,偷偷咬着她耳朵道,“娘,我藏了一千多两呢。”
陆弃娘:“你咋藏的?”
“那您就别管了。”
顾承渊要把二丫带回家,毕竟这是位姑娘,他打算让妻子来招待。
二丫却婉拒,“顾大人,您只需拨两个熟悉本地船坞和匠人的可靠人手给我,便是帮了我大忙了。夫人那里,就不去打扰了。”
她留下是为了做生意,需要在外面行走,而不是在内宅之中。
顾承渊还以为她害羞,道:“我夫人是个和善的,你爹又是我尊敬的人,她会好好照顾你的。”
“我知道,我爹和我说了,”二丫进退有度,“只是顾大人,若是给您带来麻烦,何尝不是我爹的损失?
您待我爹的真心,我爹和我们一家心里都知道,只是越是这样,咱们越没必要在这些事情上消耗,您说呢?
我尽快把事情做完,还要去找我爹娘。”
顾承渊见她态度坚决,思虑周全,且处处为他和萧晏的关系着想,心中更是赞许,便不再勉强,依言派了两个精明干练又口风紧的亲随给二丫差遣。
陆弃娘一行继续南下的时候,二丫在江西奔走。
她没有丝毫耽搁,立刻给远在京城的云庭写了封信,请他把之前的书,再帮忙寻找几本关于樟脑古法提纯和南方物产的书籍,尽快托人捎来。
她自己则换上了一身利落的男装,将长发束进幞头,摇身一变成了个清秀的小郎君,带着顾承渊给的人,一头扎进了赣江边林立的造船坞场。
船坞之中,别有洞天。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桐油、松香和新鲜木料的味道。
巨大的龙骨躺在船台上,匠人们挥汗如雨,斧凿锯刨之声不绝于耳。
二丫的目标很明确——那些堆积如山的樟木废料。
在顾承渊亲随的引领下,她很快就与几个大船坞的管事搭上了线。
“小郎君要这些下脚料?”一个满脸络腮胡的管事,看着眼前这个细皮嫩肉却眼神精明的“少年”,有些诧异,“这东西除了当柴烧,还能干啥?你要多少,尽管拉走,价钱好说!”
他巴不得有人处理这些占地方的“垃圾”。
二丫心中暗喜,面上却不露声色,只说有点用处。
她仔细查看了那些樟木废料,树根虬结,枝丫粗壮,锯末碎块更是堆积如山,浓郁独特的樟木清香扑鼻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03章孤身留下搞事业(第2/2页)
这熟悉的味道,让她仿佛看到了京城药铺里那些价格不菲的樟脑块。
她和管事讨价还价一番,定好了价格,签了契书。
租仓库,找苦力,运输……二丫自己一趟一趟地跑。
谈好了一个坞场,继续下一个。
有时候她累得,回去蓬头垢面,倒头就睡。
她其实是最爱美最讲究的姑娘,但是她知道,自己孤身在外,父母不放心。
她需要尽快把这里的情况理顺。
她给常辉也写了一封信,说明这里的情况,让他帮忙看看,若是这边能成功的话,有没有合适的掌柜推荐,能在这里独当一面。
常辉收到信,很想自己亲自南下一趟。
但是不行,四海还需要他。
所以常辉终是压抑住自己的情绪,回信让她放心,放手去做,他来做后盾。
常辉随信给她带了五百两银票。
二丫知道,这应该是他手头的全部积蓄了。
她没要。
她知道常辉放不下之前的感情,可是他们终究是要往前看的。
合作生意可以,但是不要有更深的羁绊,否则是害了常辉。
二丫心里也有波澜,但是她不放纵自己沉浸在回不去的过去和抵达不了的未来。
她让人又把银票带了回去。
希望常辉能懂。
在坞场中进进出出,日复一日,二丫的目光渐渐不再局限于那些樟木废料。
巨大的船体、繁忙的码头、进进出出的货船,无不吸引着她的注意。
当樟木料的事务稍有空闲,她便不由自主地往那些经验丰富的老船工身边凑。
她机灵嘴甜,又舍得买些酒肉点心,老船工们倒也乐意跟她这个“好奇的小郎君”唠唠嗑。
“小郎君,瞧见没?那边那条大肚子的是漕船,专门运粮的,吃水深,走得稳当,就是慢。”一个头发花白、手上布满老茧的老船工指着江面说道。
“那艘尖头尖脑的呢?”二丫指着另一艘造型不同的船问。
“嘿,那是战船!快着呢,船头包铁皮,能撞!不过现在不打仗,这种船造得少了。”老船工咂咂嘴,“咱们这赣江上跑得最多的,还是这种平底的沙船,还有那种两头翘尖的福船,过海最稳当!”
“过海?”二丫心头一动,立刻追问,“老丈,您是说福船能跑海?去琼州那种地方行吗?”
“琼州?那地方可不好走,风浪大,暗礁多!”老船工摇摇头,“不过福船龙骨结实,船身宽,帆多,抗风浪是比沙船强。要是造得够大够坚固,配上老练的船把头,跑琼州也不是不行。就是这造价嘛……”
他伸出几个手指比划了一下,“海船要求高,木料、铁件、桐油、人工……样样都贵。一艘能过海峡、载货量大的好福船,没个五六千两银子下不来。”
五六千两!
这个数字让二丫倒吸一口凉气。
但震惊过后,一个前所未有的念头却如破土的春笋般,在她脑海中疯狂生长,变得无比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