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立国大夏 人皇之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承两位一体,都蕴含在这血珠之中。
    拂袖一挥,卷起血珠,陈玄机身子立刻消失在了淮水中。
    不多时,淮水中激起大浪,鲧和有崇部落数千青壮,还有几十万的大军,行止了淮水。
    在鲧的治水方法之下,五年时间,淮水大定。
    然后又向其他地方奔走而去。
    时间流转,眨眼间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就在要即将要完成所有但堤坝,沟渠,将人族水脉合龙的时候。
    鲧却身染重病,没几天的功夫便给病死了。
    宛丘都城,尧帝得知了,辍朝三日,举国哀悼。
    并命人将鲧的妻子还有儿子给接到宛丘,给他们最好的生活。
    人族治水,耗费财力物力,再加上治水几十年,早就大有成效。
    人族再也不用受洪水泛滥之苦。
    再加上鲧身死,治水也不在那么迫在眉睫了。
    于是在几百位大臣的商议下,尧帝决定,暂停治水之事。
    随着洪水的问题解决,人族又迎来一系列飞速的发展。
    十年之后,尧帝将共主之位禅让给了有虞部落的舜。
    舜继位之后,称帝舜,帝舜继位,人族越发的兴盛起来了。
    同样,人族祖地,玉京山中,气运金龙也越发的茁壮起来。
    帝舜在位三十年,政通人和,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再加上文圣仓颉造的数字,文字,人族文化,有了很大的进步。
    渐渐出现了书,诗,还有一些简单的话本,故事。
    人族逐渐将物质享受,转变为精神上的享受。
    可这一日,人族西部,阴云笼罩,持续三月不绝。
    整个东部,数百万的人族,心中惶惶不安起来。
    根据鲧的留下来的治水心得,这是要发大水的征兆啊!
    宛丘都城之中,帝舜也是十分担心。
    他思索之后,当机立断,下了迁徙之令。
    让人族西部的部落,开始迁移,撤退到东部。
    事关十几亿人族,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工程。
    尽管此时的人族皮糙肉厚,耐力十足,不可艰苦,但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到了撤退的第十天,天地,顿时变色。
    天,似乎被砸出了一个大口子。
    瓢泼大雨,自其中落下,瞬间淹没天地,这一刻,目光所及之处,除了大水,还是大水!
    一时间,大半个西部,都被彻底淹没,洪水滔天,席卷四方。
    所过之处,人族哀鸣之声,震动天地!
    就连帝舜派遣出去的十万人马,也全部无功而返。
    洪水太大了,已经不是人力能够抵挡。
    都城之中,帝舜脸色彻底阴沉了下来,最坏的情况,终于还是发生了。
    当即,帝舜召集文武百官,数百位大臣,商议治水之策。
    可有鲧治理洪水在先,人族已经有好几十年的时间没有遭遇过水患了,一时间哪里能想得出办法。
    最后,还是有一个小官站了出来,有些不确定的说道,“我记得鲧去世之前,生下了一个孩子,那孩子到现在,应该也很大了,鲧家学渊源,治水之术登峰造极,不如让鲧的儿子试试?”
    “对啊,鲧还有一个儿子!”
    “鲧的治水之术没的说,他的儿子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这下子,我人族亿万族人终于有救了。”
    帝舜一听,十分在理,连忙派人去请鲧的儿子过来。
    鲧的儿子,叫做大禹,生的高大健壮,英武不凡,最重要的是,完美继承了鲧的治水之法,甚至还要青出于蓝胜于蓝。
    帝舜见到了英武的禹,十分高兴。
    将治水的任务,从头到尾给禹说了一遍。
    禹接过任务,号召了数千青壮,便是奔赴前线去治理洪水。
    鯀留下的治水之法,乃是自己一生的心得,加上有崇部落无数年的传承,极为精妙。
    而禹,又是不出世的奇才,在治理洪水面前,甚至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禹治理洪水之时,常常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手中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他带领治水的数千青壮,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有时一忙起立,便忘了时间,常常熬到深夜,查看地形。
    在禹高强度的工作力度之下,不过一年的时间,洪水泛滥之势,已经止住。
    这时,禹又想到了当年父亲的遗志。
    在人族所有境内,建造出一套成体系,完善的堤坝,沟渠,水库,三者相辅相成,就是遇到再大的水患,人族也不怕了。
    禹想到这里,快马奔至都城宛丘,面见共主帝舜。
    一番商议之后,帝舜肯定了大禹的想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