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位于木卫三加尼米德卫星的三角洲基地内,在一座并没有过于深入地下的小型工厂内,大量的金属模块正在被组装,其整体看起来更像是一座车架。
其金属加构的前端逐渐变窄和尖锐,而中部的车架则是一个直径4.6米的球形体,在其后和尾部之间的三个方体其侧面和顶部还带有看似缝道的孔洞。
当星曜的海德萨尔号迫降在停机坪后,便向着正在主持工作的奈格尔走去,而他一眼就看出来即将成型的是一件什么装备。
“依照设计图,我们目前的首要的任务,就是先完成它的车架,就像是一个人,如果骨骼不强健,那么其他方面整得再全面,最终只会是一摊烂泥。”
从这个研究平台又到了那个操作点,奈格尔看似有些憨憨的身体,却为了其而乐此不疲,丝毫没有要停下休息的准备。
就算星曜已经来到他的身后,他依然不断推进着研究计划的进展,并和团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一起商量车架上的每一颗螺丝的型号,计算着每一处距离。
“都在忙着造车啊,哈哈!”
“是星曜元帅——!”
即使是科研人员在见到星曜之后,依然向其恭敬地行礼,这让星曜不得不“老调重弹”地说起当年自己担任基地首长那时的“规矩”。
“有这种精神面貌是好事,不过身为科研人员,你们应该时刻面对的是你们的上司,和那些研究项目,即使称呼元帅,也是部队的军衔,而不是你们。
在我看来,我和你们一样,都是共同克服困难,一起进步的伙伴,我想我在这里,起到的是帮助作用,如果你们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会第一时间协助你们,我只是你们的答疑者和助手,一个能够为团队排忧解难的人!”
在这些团队的面前,身居SVS和平负责人的星曜,却始终把自己当做是团队的助力,别说是什么官架子,实际上他压根就没有把他的头衔当一回事。
这也让这些技术团队能够全力推进各个项目,在和星曜的交流中始终保持着对等,以最高的效率全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奈格尔暂时停下了活,并提出了他们目前的打算。
“我们已经进行了初步估算,如果能够把木卫三的地壳物质和其他高强度韧性金属相结合,那么主炮的聚能管一旦建成,就可以解决目前最大的难题,说到底这也是物质的重要性。”
“好,所以我们下一步的行动就是要深入木卫三加尼米德一千多公里以下的地层,进行地壳物质的收集。”
许久后,一直主导着此次技术支持的宇轩总师也来到现场,听说星曜已经回来了,他更是有一种胸有成竹的感。
还没有等星曜发话,宇轩却表示如果可以,此次前往木卫三加尼米德内部的行动,自己将亲自前往。
星曜的面孔瞬间变得严肃,倒不是质疑他的能力,毕竟冰山一战中,SVS和平联盟再次失去了几位优秀的战友,如果每一次行动都要以此作为代价,那么这本身还是否有意义。
没想到的是宇轩他们似乎早已经想到了应对的办法,并且表示不能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就放弃,既然星曜主导的项目已经进展到了这一步,那么不论经历什么,都要保证此次终极武器系统的顺利部署。
“相比以往,此次的车架采用纳米级别的铼金属和碳纤维进行高压混合打造,其本身拥有极强的抗压力量,而为了促使其能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正常运行,将会在每一条构成车架的金属上打造磁场束缚系统,让其与车体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和间距而抵消意外情况下的冲击力。”
紧接着,他又向星曜展示了此型地底战车所拥有的其他高性能,力求打造一辆SVS和平联盟迄今为止最强的综合战车,不只是为了眼下的工程。
从设计图来看,此次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一艘融合太空战舰和地中掘进机相结合,但却在体积上得以严格控制的多用途机型。
其全长维持在18米,前进状态下的宽幅为4.6米,高度不到5米,越往头部则越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减阻设计,看起来整体更像是一艘能够在地中随时穿越的火箭。
位于其中部舱室的顶部,从设计图来看还装备有可自主升降的迈特粒子射线炮,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起到阻敌的作用。
“主钻头这块,是其的重点,由于采用了新材料,车体的材质和它的材质方面的进步基本属于同一个纬度的。
但整体设计方面,此次最大的进步还在于将超压磁场技术率先运用于地底作战载具上,如果能够取得成功,这将进一步增加我们的战斗载具的本体防御。”
位于木卫三加尼米德兵工厂内,一台哈克达姆火龙钻主体已经下线,车间的灯光照射在其锥型钻头上,强烈的闪光被直接反射到了场地的周围,仅仅是四射的寒光都足以给在场的人一阵刺骨感。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