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此时的三辆哈迪斯破袭号战车已经成功抵达了木卫三加尼米德的地幔部分,他们开始了此次行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当然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它也是最简单的步骤。
当他们来到了地幔处时,此时的战车就算加大了前进的推进力,却依旧宛如龟爬,就在雪沁以为那是动力不足时,宇轩告诉她是由于这里的密度一下子增加而导致。
“降低转速,将能量聚集到钻头的前端,多用能量对前进方向进行破道!”
星曜开始对照着先前使用消息行星盾构机采集到的地幔G元素样本,原本以为来到这种物质聚集的最佳深度,应该很快就能够满舱,可是前进一段距离之后这才发现截止目前只采集了极少部分。
不过得益于哈迪斯破袭号战车的强悍性能,他们拥有足够的能量继续将任务进行到底。
从任务的执行方案来说是简单的,但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挑战,而此时的宇轩更是感叹若是没有前期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那么今天别说深入木卫三加尼米德地表1500公里以下深度,就连冰壳都不一定突破,突破了他们也无法准确而高效地对目标元素进行采集。
以汤剑虎为首的特战部队完全没有想到的是,与其说此次行动是请他们过来支援,不如说是带他们一同前往地底进行一趟地心历险记,因为目前来看,全程几乎不需要他们操多余的心,就算是星曜都觉得那是闲中偷忙。
一路上的全自动化采集,让他们几乎无需过多操心别的事情,不知不觉之中他们的存储舱室内的容积已经摸莫过了近一半,而三辆哈迪斯破袭号战车全部满载的情况下,已经足够SUMWSTAR这种终极武器主体的材质所需。
在木卫三加尼米德基地的超导光学研究中心,一张巨大的飞碟状透镜和其底部的底面与骨架完成合体,而中心部分的星空屈光系统已经被安装,这是SUMWSTAR要塞搭载于中部主体侧面的巨型锁定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起到类似人造太阳和对星际目标锁定和瞄准的作用的光学影像系统。
现在看来整座系统的研发工作已经进入到尾声,而最后一块拼图也将随着那三台哈迪斯破袭号战车的破土全面进入收尾阶段。
位于木卫三加尼米德卫星的地层内部,哈迪斯破袭号全力向前推进的同时,将先前已经确定的G粒子为采样样本,提取之后将其余的物质从战车的另外一侧出口外排,同时利用力场将其压缩后,加固地层结构。
很快在三辆战车的开采下,存储舱内部已经存满,在高科技战车的加持下使得团队几乎在没有遇到多大阻碍的情况下顺利地完成此次行动。
满载而归的三台哈迪斯破袭号最终顺利回到木卫三加尼米德的地表,这也是迄今为止地底行动进行得最为顺利的一次。
回首往返的这一路,星曜,雪沁,宇轩和汤剑虎等人回到基地后,那颗悬着的心才彻底得以放下。
“在战车内,多次感到此次的任务因为哈迪斯破袭号而顺利进行,可是却不敢把这种一路顺利的想法挂在嘴边,就怕前脚刚那么说,后脚意外就接踵而至。”
宇轩笑着,调侃道,而同样有这种暗示性顾虑的人,也非星曜莫属。
好在木卫三加尼米德的这一次开拓计划,途中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这也是令他们最感到欣慰的地方了。
前来支援此次行动的汤剑虎还是对这一次行动的目的一头雾水,从基地的完成度来看,不论是可以想到的,还是没有想到的,已经基本完美了。
“再等等,在没有正式把这里当做SVS太阳系大本营之前,还是让这里保持一点神秘感吧。”
木卫三加尼米德中央船坞内,利用高强度纳米碳钢打造的结构支撑已经把SUMWSTAR要塞的轮廓勾勒在了距离地面近百米的空中,其尾部的那台聚变粒子推进引擎已经被固定在了龙门架上,仅是用于临时固定的连接部分就和绝大多数的引擎规模有一拼。
位于引擎的前端,从桁架上来看,那应该是装备主炮反应堆的舱段所在之处。
而主反应堆被放置的场地,就在位于中央船坞边上那座直径600米的超聚变引擎工厂。
为了加快研发速度,星曜亲自前往,并对目前的实验结果进行了验收,而另外一座兵工厂已经开始将从木卫三加尼米德的内部区域所得到的G粒子和目前的纳米铼金属进行结合。
相较于先前的超高硬度,加入G粒子材料的目的还是为了在提升强度的同时,增加其主体的韧性。
考虑到这种终极武器系统一旦部署后将长期处于太空中,还应该考虑到其万一受到攻击的情况下的抗打击能力,因此这也是星曜在整个研发周期内最为关注的方面。
按照设计图的数据被加工出来的合成板被安置到了他们先前模拟SUMWSTAR要塞的小比例主炮的前方,而现在这门小型炮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