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老朱家的皇帝们,坚信老祖宗朱重八!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三章:老朱家的皇帝们,坚信老祖宗朱重八!
    【朱棣:杨广不适合守业,他现在的统治已经出现问题了。】
    【朱允炆:四叔这个老狗说得对。】
    【朱由检:二位祖宗们,不要吵了——支持老祖宗洪武皇帝就是了!】
    【朱由校:崇祯皇帝说得对,老祖宗们别吵了。】
    【朱祁镇:呃(⊙o⊙)…,我想说一句,支持老祖宗。】
    老朱家的皇帝们,不管是丢脸的还是不丢脸的。
    那都是纷纷表态支持自家的老祖宗朱元璋。
    此时他们的帝王值,全部都下注在朱元璋上。
    他们相信跟着老祖宗一定有肉吃。
    而且他们已经吃过一次了,第一次任务已经给了他们分红。
    他们投注获得的回报,甚至一些老朱家的皇帝们已经在消费了。
    特别其中的崇祯皇帝,那对于长生不老似乎不急。
    他全部拿去兑换各种火器,还有强大的骑兵去了。
    至于刘秀天命之子的称号,他也很想换。
    但是那个比长生不老药还贵!
    没有办法,崇祯现在有更要紧的事情来做。
    所以就只能先行换一些必须,还比较划算的,特别是在他这样的时代,如果他看资料没有错,就还有两年,他的大明朝可就要完了。
    现在必须要行动了!
    ——长生不老药,他已经不在乎了。
    ——他现在有更着急的事情要做。
    ……
    副本里。
    临安皇宫内。
    今日又是上朝的日子。
    朱元璋对于南宋蓬勃的海外贸易起了生出收商税的心思。
    而且要打算收取一定的重税,从而减轻农业田赋的税收。
    他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任务,此时的老朱,心情那肯定是不要太美好。
    甚至对于解决西夏和西辽的问题,都暂且放松下来。
    打算发展一段时间,解决掉国内的民生和经济问题后。
    就以强大的国力,直接横扫接下来的两国。
    一个西夏,一个西辽。
    对于这样的小国,朱元璋现在不着急了。
    特别是在第二个任务来了之后。
    他也体会到了维持国家安稳的迫切需要。
    ——维持国运。
    ——就是维系国家的发展,维系社会的稳定。
    ——朱元璋深知这一点!
    望着大臣们,朱元璋开始提议。
    ——关税。
    朱元璋的眉头紧锁,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目光如同利剑一般扫过下方的臣子们。
    殿内气氛凝重,只有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商税乃是国之根本,但朕又不愿加重百姓负担,所以从这些海外来我天朝的商贾们身上,收取税收最为合适。”
    朱元璋的声音中透着一丝的犹豫还有一丝的不确定。
    因为宋朝以商业为主。
    如果太重的商税,自然也不好。
    关税如果合适的话,哪怕重一点,对于大宋也是有利的。
    这时一位老臣站出来,躬身一拜,说道:“官家,商税虽是国库之源,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可过度,哪怕是这些海外商贾,他们也都是来我大宋做生意,促进我大宋商业繁荣的,如果太重,自然会打击这样的商业氛围。”
    这个臣子的语气里满是诚恳,仿佛在试图寻找一个能让君王满意的答案。
    因为他也听得出来,这政策官家肯定要执行。
    但是如果真按照官家的意思来做的话。
    肯定会引起一些不好的反应。
    所以折中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为了避免不让官家太多恼怒,所以他采取了一个比较中性的说法来“建议”。
    对,只是建议,毕竟他这个大臣,也不想死。
    如今的官家杀大臣真是眉头都不皱的。
    这令朝臣们都比较觉得害怕!
    朱元璋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这是他思索时的习惯动作。
    他望着这个大臣,稍加思量道:“爱卿之意朕明白,但若不收税,如何养兵护国?”
    朱元璋的眼神中透露出帝王的决断与智慧。
    又道:“朕还要富国强兵呢,还要拿更多钱的修缮黄河,还要治理长江下游的泛滥,这些都需要钱,知道吗?”
    又一位年轻臣子向前一步,拱手道:“官家,如果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么可在不加重百姓和打击外国商贾的负担前提下,对这些外来商户有所选择,对那些外商之中的富商巨贾适度征收,以充盈国库,对于那些小一点的外来商贾就不要征收他们了。”
    朱元璋闻言,微微点头,似乎对此建议颇为赞赏。
    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此法倒是可以考虑,但如何界定富商,又如何做到公平征税,还需诸位爱卿共同商议。”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每位臣子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方案。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时而点头,时而皱眉,他的情绪变化仿佛在给这场讨论增添了几分紧张的色彩。
    大臣们现在对于这位官家,那都是比较害怕的警惕的。
    只因为这位官家跟以前好似变了一个人一样。
    可没有之前的仁慈了。
    最终,在一番激烈的讨论后,朱元璋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满意,他挥手示意臣子们停歇。
    “诸位爱卿的意见朕会慎重考虑,商税之事关系国计民生,必须谨慎行事!今日,就暂且到此,此事容后再议。”
    朱元璋听到大臣们一些讨论的话语。
    赞同的还是多。
    他也接收到了不少好的建议。
    此事不着急。
    容这些臣子们再好好思索一番,然后集合到一起,再推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出来。
    这也是朱元璋的一个想法。
    随着朱元璋的话语落下,臣子们纷纷起身,躬身退出了大殿。
    朱元璋则留在龙椅上,目光遥望着殿外离开的朝臣们,他心中暗自决断,商税一事,必得妥善处理,以保江山的稳固。
    这才是维系国运最好的办法。
    那就是国家有钱,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钱对于一个人而言,是一个大事情,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也是一个大事情。
    很多朝代的灭亡,其实归根结底,都是跟钱有关系。
    身为穷人出身的朱元璋,那从心底里都很明白。
    所以他知道该怎么做。
    才能获取更多的钱。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