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带无人机参加国际航展【万更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电池的文献论文。
    就这样。
    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
    他除了继续推导霍奇猜想的证明,也会时不时去邹敬在材料院建立的电池实验室。
    可惜相比较原本的磷酸铁锂电池性能,实验室研究的并没有多少提升。
    相当于陷入了研发困境。
    倒是西京航空发动机集团那边,给徐源传来了不错的好消息。
    涡扇发动机图纸经过几次改进后,所制造出的涡扇发动机性能明显上涨。
    并且成功实现了三维矢量推力技术。
    尽管目前仍在测试中,但距离正式交付,想必也不会耽搁太长时间。
    2012年8月9日,周四,箐华大学。
    “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想要提升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兼顾电池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最合适的办法是优化电池结构的设计,增加空间利用率提高续航。”
    “另外结构设计中还要增加散热面积,减少热积累保证电池性能稳定。”
    ……
    图书馆某角落处,徐源思索着磷酸铁锂电池的相关优化方案。
    随着设计方案逐渐完善成型,他的眼神越来越亮。
    这三个月的时间以来,看到邹敬的项目研究并没有迎来什么进展,他也想着看能不能多帮些忙,所以便自行翻阅资料文献研究。
    最终借助着面板进度条的变化,成功为磷酸铁锂电池设计了全新的结构方案。
    在他的这份结构设计方案中,直接跳过了模组将电芯集成为电池包,使得池包有更多空间排列电芯,整体能量密度得以增加。
    加上新的结构设计散热面积更合理,有助于保证电池的性能稳定提高寿命。
    另外磷酸铁锂材料在极端环境下,具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
    不容易发生热失控。
    即使电池受到穿刺和挤压,也不太容易冒烟起火。
    有限避免高温下存在的安全隐患。
    不过这种结构设计方案,具体效果究竟如何,还要等实际实验后才能知道。
    看到此设计方案完成度差不多后,徐源便也不再继续耽误时间,把桌面上的东西装进背包里,立刻起身朝着电池实验室所在楼层走去。
    ——
    “徐教授好。”
    “徐教授您来了。”
    徐源刚来到电池实验室,便听见邹敬下面的几位博士生打起招呼。
    他先前毕竟来过不少次,对他们也都熟悉。
    闻言嘴角噙着笑容冲他们应和了声,接着便又开口询问起来。
    “你们的邹教授呢?”
    “导师这会应该在资料室。”其中一位戴眼镜的博士生立刻回答。
    徐源点点头:“那你们接着忙吧,我自己过去就好。”
    说完未做停留,立刻迈步轻车熟路朝着不远处的资料室走去。
    很快当邹敬的身影进入视线后,徐源更是没有丝毫的卖关子,直接开门见山表明自己今天的来意。
    “邹教授。”
    “我先前提到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案完成了,你看看是否具有可行性?”
    “这么快就完成了!”邹敬听到徐源的话骤然一惊。
    下秒也不敢有任何迟疑,连忙走过来从徐源手中接过方案文件,神情格外专注的仔细研究起来。
    他先前便听徐源提过这个思路,最大的好处是不用在材料上想办法。
    不过想设计出更好的电池结构并不容易,所以他还是更倾向于寻找更适合的材料替代,以此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只是想要兼顾寿命安全性,难度实在是太大。
    要不然便是成本太高。
    但他万万没想到,徐源的效率居然会这么快。
    从最开始提出此方案,到完成结构设计似乎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实在令人瞩目。
    再次坐实天才身份的同时,说明徐源对他的这个项目是比较上心的。
    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格外重视。
    徐源这时也没去打扰邹敬,自顾自找了个椅子坐下耐心等待。
    毕竟是有着面板进度条的验证,对于自己的方案他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他这也算是另辟蹊径。
    否则真是去寻找全新材料代替的话,从研发到测试再到投入使用,恐怕已经不知道过去了多长时间。
    到那个时候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只怕早就被海外公司抢占。
    若真那样的话,还不如直接研究全固态电池,彻底推动电池革命。
    当然目前全固态电池还比较遥远,无论材料和技术还是成本,都都没有办法实现全固态电池的普及。
    必须要随着科技的逐渐发展,在适合的某天完成电池领域的革命。
    邹敬认真研究着这份电池结构设计,随着时间一分一秒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