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后置装饰物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用多了。”
    怀着复杂的心情,陈舟开始往营地走。
    窑洞的空间已经开辟出来了,现在山洞内还堆着小山一样的砂石,估计再有半个多月才能清理干净。
    在此之前,他要往山上搬运一些成品木材,包括船上的主桅杆,一些木板和短龙骨。
    船上的木材都刷了漆,做好了防蛀处理。
    在安装到船上之前,这些木材已经晾晒干燥,不易腐烂,使用寿命长,做承重柱很可靠。
    岛上木材虽然多,但它们并不适合直接使用。
    湿木含水率高,在贮存过程中容易受到虫菌侵蚀,更有可能劈裂、变形,影响使用寿命和结构强度。
    而且湿木重量比干燥木料重得多,不便于搬运。
    在陈舟老家,建造房屋上梁之前,必须要选取合适的木材,将其砍断,剥去树皮,放在通风的林地间晾晒一两年,待水分蒸发逸散才能组装成梁,将它吊升至山墙上。
    祖辈相传的经验不容忽视。
    为了避免重要的承重柱出问题,陈舟打算先试用这些成品木材,同时在森林中挑选一些长度粗细合适的木料,先砍伐剥皮,摞放到林中晾晒,留待日后使用。
    搬了三天木材,期间并未中断对洞内砂石的清理。
    窑洞门口的平台已经延展出去十多米,被垫平的土地与坡地产生了明显的落差。
    就在这片被铲平的土地上,陈舟开始锯木材,制造承重组件。
    窑洞是平顶,无法使用拱形承重,虽然这种结构艺术性较差,显得过于僵硬,却能减少他的工作量。
    陈舟计划用六根承重柱将主居室、厨房和储藏室隔开。
    承重柱顶端同时撑住榫卯咬合的横梁和纵梁,为顶部砂岩层提供坚实的支柱。
    幸好当时搬运物资时没有懈怠,可供使用的木材还剩很多。
    利斧参与工作,进行粗略结构修理时陈舟的进度比之前快了不少,加上制造木筏积累的木工经验,承重柱的进展还算顺利。
    在此期间,他也没忘记按时登上山头观察沙滩。
    16世纪欧洲的单筒望远镜虽不能和现代望远镜相比,但经过航海的检测,也具备很高实用价值。
    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向下瞭望,东北侧沙滩的变化尽收眼底。
    空旷的黄色沙滩没有障碍物,不存在死角,只要土著登陆,必定会被发现,哪怕时间段不对,次日也能看到他们举办食人盛宴后留下的痕迹。
    然而观察了这么久,陈舟始终没能发现土著登陆,这使他一度对自己的推测产生怀疑。
    但十二月份毕竟没有结束,事关性命,他还得继续观察下去。
    12月20日。
    四根承重柱已经安装进窑洞中。
    鱼鳔胶被大量涂抹在榫卯接口内,使得纵横顶梁与承重柱结合十分紧密,也让这个看起来原始简陋的洞窟出现了几分文明的气息。
    因为近期专注于制造承重柱和木梁,清理砂石的进度被耽搁了,足有140多平的整个洞窟仍显得十分拥挤。
    陈舟打算将所有承重结构都安装妥帖后再清理砂石,最后砌起外墙,安装窗户和门。
    除了不想操之过急外。
    一直没时间动身寻找黄泥或合适的黏土也是原因之一。
    准确来说,砌墙这事八字还没一撇呢,就算他抛下所有工作立即动手,也干不起来。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办。
    中午,歇息时间。
    陈舟在窑洞门口的平台上支起了三脚架,挂上铁壶,煮热咸奶茶,泡软面包,不紧不慢地咀嚼。
    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可以减少对肠胃的负荷,预防高血糖。
    已经忘记从哪里学到这条知识。
    陈舟却记得自己还要在岛上渡过一万两百多天。
    为了避免身体机能下降得太快,他开始尝试改变延续多年的生活习惯,努力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吃过饭,拿起望远镜,背上火绳枪,招呼来福,像散步一样,他往山头走去。
    越过阴阳界线,戴起檐帽,向上。
    本以为这是一场与往常相似,毫无收获的登山瞭望之旅。
    攀上山脊,还未拿起望远镜,陈舟便看到了沙滩上冒起的青烟。
    日头正盛,篝火扭曲了空气,淡薄的烟气却不是很显眼。
    若不是他小时候使用电子产品的机会较少,视力出众,恐怕还注意不到。
    “真来了?”
    示意来福噤声,陈舟按紧大檐帽,恨不得往脑袋上套一圈枯叶,伪装成枯树野草,掏出望远镜,探头探脑地往下看。
    沿海沙滩上停放着两条大型独木舟,均已被土著拖上岸。
    此刻篝火升起,身无片缕的土著正用心准备着盛宴,自始至终都没往山顶瞅过哪怕一眼。
    有人跑到近岸的树林中收集木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