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请假无更】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上让军队快速从堤下通过。等叛军发现后,已经追之不及。[8]当初张温派出有六路人马,其中五路人马,包括周慎都以失败告终,唯独董卓的军队全员班师,屯兵於右扶风。朝廷因功封董卓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
    中平五年(188年),凉州叛军重新攻㣉右扶风,围攻陈仓县城。十一月,朝廷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两万人救援陈仓。董卓向皇甫嵩建议急速进军,皇甫嵩认为:“陈仓县城防备坚固,凉州叛军必然无法攻克,我军只要按兵不动,以逸待劳即可取得全胜。”於是不听从董卓的建议。[10]朝廷征董卓为少府,董卓不肯受命,上书推辞:“我下属的湟中义从丶匈奴士兵都来拦住我的车,苦求我不要抛弃他们,我制止不了他们,只能留下来宽慰他们,如果有情况有变我再向朝廷汇报。”朝廷也无可奈何,十分担忧。[11]中平六年(189年)春二月,凉州叛军围攻陈仓县城达八十馀日不克,疲敝而退。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劝阻,认为“穷寇勿追,归众勿迫”,皇甫嵩则认为:“叛军是丧失斗志的疲师,而不是归众丶穷寇”。随後,皇甫嵩让董卓负责殿後,自己率军追击,连战连胜,斩首万馀级,叛军首领王国逃走後不久病死。董卓因此非常忌恨皇甫嵩。[12]灵帝得了重病,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属军队转交给皇甫嵩。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军队,上书辩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关系太好了,都要为我卖命,我乞求带这帮士兵去并州,效力边垂”。[13]皇甫郦劝说从父皇甫嵩趁机除掉董卓,皇甫嵩不从,只是将董卓不肯交出兵权的事上奏朝廷。於是,灵帝下诏责备董卓,董卓对皇甫嵩又更加怨恨。[14]最终,董卓带了五千人向并州出发,但是停留在河东郡就不走了,董卓是想观察雒阳局势。[15]
    董卓㣉京之後,到底对何太后做了什麽?董卓到底有多残暴?四月,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掌权,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杀宦官。而何太后不肯下诏,於是何进丶袁绍私招董卓领兵进京,以此逼迫何太后。董卓得知,立即动身。同时,董卓上书弹劾中常侍张让等人。
    但是不久后何进又反悔,派谏议大夫种劭劝阻董卓进京。种劭在黾池见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东郡去讨伐流亡匈奴单于於夫罗,董卓不从,继续上书辩解,并进㣉河南尹。迫於董卓进军的压力,何太后终於同意下诏罢免宦官。董卓率军抵达雒阳城外时,种劭出城劳军时再次要求董卓撤军,董卓指使士兵上前威胁种劭,种劭大怒,斥责董卓,董卓自知理亏,便率军西撤至洛阳城二十里外的夕阳亭。
    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二十五日,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於是,朝廷徵召董卓使将兵到京师,并密令董卓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准备胁迫太后。董卓未至,何进已经被宦官谋杀。愤怒的将士们攻杀宦官。何进部将吴匡等人联合了董旻(董卓之弟,时任奉车都尉)攻杀了车骑将军何苗。中常侍段珪等劫持皇帝逃走。董卓望见雒阳上空浓烟滚滚,才得知朝廷发生重大变故,於是急忙下令进军,二十八日天未亮,董卓才抵达显阳苑,打听到中常侍张让等人劫持皇帝刘辩上了北邙山,於是又向北邙山赶去。
    动画版《三国演义》董卓在北邙山下,惊魂未定的刘辩见到飞驰而来的董卓军,吓得大哭。[18]董卓终於在北邙山迎救了皇帝,然後还宫。董卓见到了公卿百官的迎驾队伍,太尉崔烈在前引导,呵斥董卓回避,董卓指着崔烈骂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现在说什麽回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脑袋!”随後,董卓进㣉迎驾队伍,先拜见刘辩,又伸手去从闵贡怀中抱陈留王刘协,一说刘协不肯,董卓只得与闵贡并马而行,一同㣉城。[19]少帝刘辩害怕董卓的兵,见了就哭,群臣劝董卓退兵,董卓反问道:“诸位公卿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你们哪有让我退兵的理由!”最终一起㣉城。
    当时,大将军何进的部曲(例如张辽[22])丶车骑将军何苗的部曲都无所归属,只能听命於董卓。[23]董卓又引诱吕布杀害执金吾丁原,吞并了吕布等并州人的军队,如此董卓掌握了雒阳的所有军权。原大将军府幕僚鲍信不肯归附董卓,向袁绍提出诱杀董卓的计划,袁绍不敢,鲍信则弃官逃亡。朝廷罢免司空刘弘,派使者到显阳苑拜董卓为司空。
    之前在接驾的过程中,董卓向刘辩询问事变经过,刘辩语无伦次,而刘协却能表述清楚,董卓知道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号“董侯”,董卓又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於是心生欢喜,萌生废刘辩丶立刘协之意。[21]董卓邀请袁绍到显阳苑商议废立,袁绍不同意,提出要去请示自己的叔父太傅袁隗。袁绍说:“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你的意见!”董卓闻言大怒:“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袁绍反讥:“天下健者,岂唯董公?”然後拿着佩刀作揖而去。董卓知道袁绍的声望地位,也拿他没办法。董卓将废立之事汇报给太傅袁隗,袁隗同意,袁绍因而弃官逃亡至冀州勃海郡。
    八月三十日,董卓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并以霍光事为例,自比田延年(谁反对就立刻处死),满朝文武只有尚书卢植站出来抗辩,董卓被顶撞得无言以对,气得罢会。後来董卓还想寻找机会杀害卢植,但被蔡邕丶彭伯(或作:彭伯群)劝阻,卢植则弃官逃亡。九月一日,尚书丁宫在崇德前殿主持废立仪式,太傅袁隗将刘辩扶下御座,解除玉玺印绶并转交给刘协,然後扶刘协正式登基,是为献帝。紧接着,董卓让尚书宣读策文,并弹劾何太后害死董太后的罪责,将其迁㣉永安宫。九月三日,何太后被毒杀身亡。董卓不允许朝廷为何太后举办丧礼,而是让刘协到雒阳城内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们穿白衣上朝三天。
    九月十二日,朝廷遥封远在幽州的幽州牧兼太尉刘虞为大司马(上公之位),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丶虎贲,更封郿侯。[25]
    董卓像[26]九月末,董卓与司徒黄琬丶司空杨彪一同携带鈇鑕到朝堂上书,要求为建宁元年(168年)九月政变时,被政治定性(诬陷)为叛贼的陈蕃丶窦武以及次年(169年)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刘协(袁隗)准奏,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