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说个事儿。
为期一周的旅途正式结束了,已经安全到家。
这一周一共走了三千公里,临走的时候还在担心,路上有可能会担心更新。
但是还好,这七天并没有断更,虽然有时候当天可能缺少一更,但是第二天也都及时的补了回来。
怎麽说呢,旅途很高兴,当然了也很辛苦,但总体来说还算是圆满。
没有因为旅途而耽误更新,也没有因为业馀的工作而耽误行程,总体来说两不误。
既然是回家了,从明天开始就要好好更新了。
周一是新的一周,也是上班的第一天。
更新的时间暂定依旧是放在上午,尽可能是早上九点之前。
最後,依旧感谢一日既往支持小作者的诸位读者大大们,感谢你们的包容。
<adpos="middle"></ad>今天就这样了,晚安。
【以下是资料】
......................
刘虞(?-193年),字伯安,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东海恭王刘强之後,祖父为光禄勋刘嘉,父亲刘舒,曾任丹阳太守。东汉後期大臣。[18][26-27]
刘虞举孝廉出身,曾为东海郡吏,累迁幽州刺史,政绩卓着,颇有名望,后坐事免官。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为甘陵国相丶宗正等职,安抚百姓。中平五年(188年),再次出任幽州牧。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累授大司马,封襄贲侯。董卓之乱时,拒绝袁绍的拥戴。
初平四年(193年)冬,因与公孙瓒关系冲突,率兵攻打,结果兵败被俘,惨遭杀害。
刘虞的祖父刘嘉曾任光禄勋,父亲刘舒曾任丹阳太守,刘虞通晓《五经》[1],因政治黑暗,又与天子关系远,最初只在县中担任户曹吏,因能履行职务而获升为郡吏。后以孝廉身份成为郎,累迁为幽州刺史。刘虞任幽州刺史期间,在鲜卑丶乌桓丶夫余丶濊貊等外族间有崇高威望,随时朝贡,不敢侵扰,百姓传唱歌谣赞颂刘虞的功德。后因公事被免官。刘虞又改任甘陵相,深得东方夷狄民心,后因病归家。[2][28]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黄巾军攻破冀州诸郡。此後,朝廷再次任命刘虞为甘陵国相,前去安抚灾荒后的百姓,以俭朴为下属榜样,甘陵国大治。朝廷徵刘虞入朝担任尚书令丶光禄勋,又以刘虞公族有礼,升他为宗正。[3][28]
登录用户的「站内信」功能已经优化,我们可以及时收到并回复您的讯息,请到用户中心-「站内信」页面查看!
中平五年(188年),刘虞与袁绍丶盖勋共典禁军,盖勋对二人说:“我认为陛下是非常聪明的人,只是被身边的人蒙蔽了。如果我们合力清除这些奸邪之徒,然後提拔清廉能干之人,以此使汉室兴旺,我们功成身退,岂不是一件快意的事?”於是,三人互相联结,但还没正式行动,朝廷便派盖勋出任京兆尹。
中平年间,车骑将军张温为讨伐边章等,请朝廷从幽州徵发三千乌桓精锐骑兵。因朝廷克扣军粮丶拖欠军饷,三千骑兵全部叛归本国。故中山相张纯对故泰山太守张举说:“如今乌桓叛逃,皆愿起兵作乱。凉州贼起兵,朝廷也不能平定;洛阳中又有人生出长着两个头的孩子,这是汉朝气数衰尽,天下将出现两位君主的迹象啊。你如果与我共率乌桓之众起兵,或许能成就一番大业!”张举深以为然。[6]
中平四年(187年),张纯丶张举与乌桓大人联盟,发动叛乱,进攻到蓟下,烧毁城郭,虏略百姓,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丶右北平太守刘政丶辽东太守阳终等,部队达到十馀万,屯住在肥如。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传书到各州郡,说要代替汉朝。张纯又使乌桓峭王等步骑五万,进入青丶冀二州,攻破清河丶平原,杀害吏民。[6]
当时,丘力居寇略青丶徐丶幽丶冀,四州被其害,将领公孙瓒无法抵御。朝中认为刘虞有德义,曾经当过幽州刺史,对当地士民有恩信,又为外族所附,如果让刘虞去镇抚,幽州可以不劳众而定。[29]
中平五年(188年),朝廷正式任命刘虞为幽州牧。并下诏发南匈奴兵,跟随刘虞讨伐张纯。结果南匈奴发生内乱,单于被杀。[30][41]刘虞到达蓟县,精简了部队,广泛布施恩惠,派遣使者告峭王等人朝廷将宽大处理,可以免除他们犯下的罪责,又悬赏通缉张举丶张纯二人。丘力居等人听说刘虞到了,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沟通归附之事。张纯二人逃到塞外,其馀的也或降或散。公孙瓒担心刘虞立功,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杀这些使者。外族得知此事後,便绕道到刘虞处。[6][29]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