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今日休息】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官渡之战的数次战斗中,张辽数有战功,迁裨将军。[31]
    动漫游戏版张辽(25张)同年十月,袁绍主力溃败后,曹操另派曾经领有鲁国的张辽去安定鲁国诸县。[32]这是因为曹操的兖、豫之地在袁绍大举攻曹之时,有非常多的郡县投靠了袁绍。
    建安六年(201年),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豨于东海郡,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都认为应该引军而还。在“众议还”的氛围中,唯有张辽看出昌豨有动摇之心,于是向夏侯渊说:“这些天以来,每当我巡视围城的军情时,昌豨就两眼盯着我看。而且,他的士兵所发射的箭日益稀少,此种迹象必定是因为昌豨心怀犹豫,所以才没有力战。我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豨投降,岂不是更好吗?”[34]于是,张辽派遣使者向昌豨传话:“曹公有命令,让张辽来对你传达。”昌豨果然走下来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说:“曹公神武,正在用他的美德感化四方,先归附的可以受大赏。”于是昌豨便答应投降。张辽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豨见张辽如此坦诚相对,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35]曹操先遣昌豨返还东海郡。随后,曹操便责备张辽道:“只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所为。”张辽拜谢了曹操的关怀,又根据当时的形势,回答道:“凭着明公威信著于四海,我张辽拿着圣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这么做。”[36]通过张辽的成功劝降[37],东海郡在此后保持了长达5年的平静。此时,黄河以北的袁氏势力依然强大。直到5年之后,曹操平定了冀州并打垮了袁氏,统治东海郡的昌豨才再次发起叛乱。[38-39]从攻袁氏建安七年(202年),张辽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累有功劳,行中坚将军。[40]建安八年(203年),曹操攻袁尚于邺城,袁尚坚壁守垒,曹军久攻不下。因此曹操采纳郭嘉之计让二袁自行内斗而先还许都,同时令张辽与乐进攻拔阴安,把当地百姓迁移到黄河以南。[41]建安九年(204年)二月,袁尚再次攻打袁谭[150],张辽再次跟从曹操攻打邺城。[41]袁尚回军救援邺城,被曹操所破。袁谭趁机夺取了原属袁尚的冀州东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11章【今日休息】(第2/2页)
    建安九年(204年)八月[151],邺城被攻破后,张辽独领一军向北攻占赵国、常山二郡(“徇”的含义是攻占[157-159]),曹操亲率主力向东攻打袁谭。张辽招降了那些靠近太行山边缘的诸多贼众及黑山军的孙轻等,此后,张辽跟从曹操攻击袁谭。[42]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败亡后,张辽独领一军攻占沿海数郡的海滨地带,攻破辽东军阀公孙度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43]又与长广太守何夔合兵平定了矣平的从钱等人[44]。建安十一年(206年)[156],收复东莱郡诸县后的张辽引军还邺城。曹操亲自出城迎接,邀请张辽同乘一辆车,并任命张辽为荡寇将军。[43]张辽再次独领一军攻打荆州,平定江夏诸县,引军还,屯兵在临颍县,受封为都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要征讨在柳城的袁尚、袁熙与乌桓。张辽进谏:“许都,是天子所在的地方。现今,天子就在许都,曹公北征甚远,若刘表派遣刘备攻击许都,占据它而号令四方,明公您大势去矣。”曹操推测刘表必不能任用刘备,于是,大军出征。
    八月,曹操带领先锋部队登上白狼山,突然与敌兵遭遇。敌人的数量很多。当时,曹操军队的主力重兵还在后方,尚未到达前线,而曹操身边只有少量的军队。曹军将士们希望等待后续部队,并对当前的危险局面都感到恐惧。
    在“左右皆惧”的曹军氛围中,张辽力排众议,反对畏敌不前,极力劝说曹操应当趁着胡虏的阵势不整,立刻进行交战,而不是等待后援。张辽劝战时的语气非常振奋。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雄壮斗志,又看见乌桓的军队尚未排好战斗阵形,于是,采纳了张辽的建议。曹操亲自将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给张辽暂用,于是张辽与张郃[145]、曹纯[146]等人攻击敌军,并临阵斩杀了以骁武著称的乌桓单于蹋顿。[49-50](曹操“自以所持麾授辽”。《淮南子·主术训》:“军之持麾者,妄指则乱矣”,说明,“持麾”的作用在于“指”,张辽负责白狼山之战的临阵指挥。[51-52]《魏武军令》:“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说明,曹军各部的进攻方向、进攻时机全由张辽决定[53-54]。)此役,虽然敌众我寡、左右皆惧,并且,“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但是,乌桓的军阵当时还没有排列整齐,张辽极力主张迅速进攻,终于,其疾如风,虏众大崩,胡、汉降者二十馀万。
    白狼山之战是汉人击败胡虏的重要一战,张辽也因此名声卓著。唐朝的昭文馆大学士甚至将张辽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于是有诗句写在《登长城赋》:“卫青开幕,张辽辟土,校尉嫖姚,将军捕虏。”
    建安十三年(208年),当时,荆州尚未安定,人心尚未归附。曹操在那一年,重新组建了许多军队。张辽率领其中一支新组建的军队,屯驻于长社。军队临出发之际,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骚动,在夜间,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此时,张辽经过审时度势,对左右说:“不可乱动。这一定不会是全营尽反,必然是那些制造叛变之人,想藉此骚动去惑乱众人而已。”于是,张辽传令军中,只要不是谋反者就安坐勿动。而张辽则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于阵中。情况逐渐稳定下来,不久,在军中查出并擒获了制造动乱的首领,并将其肃清杀死,彻底挫败了军中夜叛。[56]此事被《通典》评价为:“张辽审计,立擒贼首,亦同料敌之义。”
    赤壁之战时,曹操徙赵俨为都督护军,督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建安十四年(209年),曾经“聚众数万在江、淮间”[148]的江淮豪强陈兰、梅成占据灊县和六县(今本《三国志》此处作“氐六县”,据《资治通鉴》及《考异》所引繁钦《征天山赋》等更正,其中灊于本传下文亦有,六县即六安县)叛乱。[162-163]曹操于是遣于禁、臧霸等去讨伐梅成,又遣张辽督领张郃、牛盖等去讨伐陈兰。当时,于禁的军队率先到达,梅成诈降于禁。于禁中计,轻率地回军。梅成旋即复叛,带其军众投奔陈兰,二人又率众转入灊县之山中自守[160],占据了地利。灊县的山有天柱山(在今安徽省潜山市[161]),高峻约有二十馀里,道路险狭,陈兰等众避于其上,山下进军难通。张辽意欲进入天柱山追剿敌军,诸将皆说:“此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张辽却说:“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进)。”于是进至山下安营,起兵上山攻击,终于斩下陈兰、梅成首级,尽虏其众。曹操论诸将功劳,说:“登上天柱山,踏过险峻,成功讨取陈兰、梅成,都是荡寇将军张辽的功劳。”于是增其邑,假节。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