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3章:一锅端,全撸掉!小万历,外号小重八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三月初三,皇极门下。
    常朝朝会。
    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李太后垂帘居于后。
    沈念以起居注官站于御座东南侧。
    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马自强率先出列,汇禀了本届春闱会试的整体情况。
    ...
    案件尘埃落定后,江南一带的粮价逐渐趋于稳定,百姓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正常。然而,太子深知,仅凭一次行动无法彻底根除腐败问题,必须建立起长效机制来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他决定派遣我继续留在江南,以观察新政实施效果,并及时反馈任何潜在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化名李子谦,依旧以书生身份游历各地,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从苏州到杭州,再到嘉兴、湖州等地,我亲眼目睹了新政带来的变化。各地粮仓重新充实起来,粮食储备透明公开,定期接受巡查和审计。同时,朝廷新设的监督机构开始发挥作用,不仅对粮仓进行严格管理,还密切关注地方官员的行为动态。
    一天傍晚,我来到杭州城外的一座村庄。这里曾因粮价飞涨而陷入困境,如今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田间地头,农夫们正忙着收割庄稼;村口的小集市上,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我走进一家茶馆坐下,与周围的村民攀谈起来。他们告诉我,自从朝廷加强监管后,粮价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忽高忽低,让他们能够安心耕种,不再担心被奸商剥削。
    但并非所有地方都如此顺利。在湖州附近的一个小镇,我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当地的粮仓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井然有序,但实际上仍存在一些隐秘的操作。通过暗中调查,我得知几名负责粮仓管理的小吏私下勾结,将部分粮食偷偷出售给外地商人,然后用劣质谷物填补空缺。这些行为虽然规模不大,但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为了获取确凿证据,我假扮成一位富有的粮商,主动接触这些小吏。经过多次试探,我终于掌握了他们的犯罪细节,并迅速将情报送往京城。太子收到消息后,立即下令彻查此事,并严惩相关责任人。同时,他还指示加强对基层官吏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
    与此同时,太子也在朝堂上展开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意识到,仅仅依靠外部监督远远不够,还需要从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于是,他提出了“廉能并重”的用人原则,要求各级官员不仅要具备才能,更要有清廉的品格。为此,他设立了一个专门的考核部门,负责评估官员的政绩和品德,定期向朝廷汇报结果。
    这一政策得到了大多数朝臣的支持,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少数人认为,过于强调廉洁可能会打击官员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在处理事务时畏首畏尾。对此,太子耐心解释道:“为官者若无廉洁之心,即便才华横溢,也终将成为祸患。只有做到既廉且能,方能真正造福于民。”
    随着时间推移,“廉能并重”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选拔和任用官员的重要标准。许多原本心存侥幸的官员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新的要求。而那些坚持正义、勇于担当的人,则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一方面,太子还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接班人。他亲自挑选了一批才华出众的学子,安排他们在各衙门实习,积累实际经验。这些人中有一位名叫张廷玉的年轻人,尤其受到太子的赏识。张廷玉聪慧过人,且为人正直,常常提出独到见解,帮助解决复杂问题。太子有意栽培他,希望将来能成为栋梁之才。
    某日清晨,太子召见张廷玉,与他讨论如何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张廷玉提出了一项大胆的建议:将赋税分为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前者用于维持基本开支,后者则根据各地经济状况灵活调整。这样既能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又能减轻贫困地区的负担。太子听后大加赞赏,当即命人着手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随着各项改革逐步推进,大明的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国库日渐充盈,军队装备得到改善,边疆防御能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民间经济也日益繁荣,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太子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赢得了天下人的敬仰和支持。
    然而,就在一切似乎步入正轨之时,一股新的危机悄然浮现。北方边境传来消息,蒙古部落频繁骚扰边关,甚至有入侵内地的迹象。太子意识到,这不仅是军事上的挑战,更是对整个国家治理能力的考验。他迅速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应对之策。
    会上,有人主张采取强硬手段,集结大军主动出击,彻底消灭敌人;也有人建议采取防御策略,加固城墙,囤积粮草,等待敌军自行退去。太子沉思良久,最终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加强边防建设,增派精锐部队驻守要塞;另一方面派人前往蒙古部落谈判,争取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
    为了确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