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列。
此时,薛宝钗望着镜中显得有几分陌生的自己,不禁回想起与姜念的往事,想起当初在江宁秦淮河上与姜念初见,想起当初自己去江宁姜家向姜念道歉,想起姜念在大运河上巧遇并救了薛家,想起自己寄居姜家一年多的种种情景……
想着想着,薛宝钗让莺儿取来了两副花笺,上头各有一副柳絮词,她的指尖抚过两副花笺上熟悉的字迹,尤其喜欢第一首: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正看着时,忽听珠帘响动,姜念的挺拔身影走了进来,脸上微红,陪客人喝了些酒,但喝得不多。
薛宝钗忙从绣墩上起身,罗裙轻摆间带起一阵香风。她方要行礼,却被姜念扶住手腕,那掌心温度传来,令她脸颊也微红起来。
“你们且出去。”
姜念对香菱、莺儿二人道。
香菱、莺儿相视一笑,轻手轻脚退了出去,不忘将门扇掩紧。
雕花梳妆台上,两幅花笺在烛光下泛着微光——薛宝钗故意没收起来,想在今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让他重温对他们二人而言颇有意义的两副花笺。
姜念走到雕花梳妆台前,拿起两副花笺看了起来,指尖抚过两首柳絮词的墨迹,当初挥毫写这两首词的情景都恍如昨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8章纳宝钗(第2/2页)
“送你的这两首柳絮词……”姜念凝视着薛宝钗,声音比平日低哑三分,却在这静夜里格外清晰,“难为你还留着。”
薛宝钗垂首,耳畔明珠坠子轻轻晃动,在腮边投下细碎光斑:“怎可能不留?”
话音方落,忽觉发间一凉,玻璃镜中映出姜念修长的手指,正将一支羊脂玉并蒂莲簪插在她的云鬓。这玉簪通体无瑕,只在花心处嵌着两粒殷红珊瑚珠,恰似并蒂莲结出的莲子。
薛宝钗抬眼,正撞进姜念含笑的眼眸里。
“送你的!”姜念笑道。
窗外有风钻进来,吹得案上红烛摇曳。烛泪缓缓滑落,在烛台上积成小小的珊瑚树。
姜念忽又从身上取出一副花笺,含笑道:“我还特意又备了一副花笺送你,上头有我写给你的第三首《临江仙·柳絮》。”
薛宝钗甚是惊喜,眼中秋水微漾,忙接过花笺,徐徐展开,显露她熟悉的字迹:
“秦淮河上初邂逅,风拂青丝缘生。心湖乍乱漾微痕。情根何曾变?白首不离分。万缕柔情终不悔,任它日月浮沉。韶华同酿酒方醇。并肩织锦瑟,朝暮共烟津。”
这是他送她的第三首《临江仙·柳絮》了。
这一回,他借写柳絮表达了他与她的情事,并突出相守的主题。
“秦淮河上初邂逅”,是他与她初见。
“烟津”既指世俗烟火,又暗含渡口意象。他与她是在秦淮河上初见,又在大运河上结成了一对。
正是:
三幅花笺载深情,秦淮烟雨润今生。
不是柳絮随风舞,只愿缠绵化锦绳。
薛宝钗沉默中将第三首《临江仙·柳絮》仔细看了三遍,再难自持,竟忘情扑入了姜念怀中:“大爷这词……”她将花笺紧贴心口,“我……喜欢得紧。”声音已带了哽咽。
姜念抚着她如云青丝,嗅到发间茉莉清香,柔声道:“今日摆了四桌酒席,明堂正道的,加上一支羊脂玉并蒂莲簪,以及这第三副花笺,第三首《临江仙·柳絮》,你还觉得委屈么?”
薛宝钗仰起绯红的脸,眼中星光点点,咬了咬唇,娇声道:“有你这般心意,我……不委屈了!”
红烛高烧,那红罗帐上金线绣的并蒂莲纹,在烛光下泛着粼粼微光。
大红锦被上“囍”字团花簇拥,被下的褥单上铺着一方洁白如雪的元帕,静待落红点染。
姜念牵着薛宝钗坐在了床沿,将佳人抱入怀中,嗅到她身上幽香浮动。往日那冷香丸的凉意,今夜竟似化作暖融融的芬芳。
他俯身为她卸去发间玉簪时,那香气愈发浓郁——原是耳后都细细熏了上好的香露。
“今日你身上好香,散发出的香气比平日要浓多了。”
他的指尖掠过她绯红的耳垂。
薛宝钗羞得偏过头去,显露颈间一抹雪肤:“毕竟今儿是喜庆的日子,莺儿说了,我该多些香气才好。”声音细如蚊蚋,却引得姜念低笑。
他早发觉她今日不同往常:眉画得略浓,唇脂也比平日艳些,连指甲都染了淡淡的凤仙花汁。
帐外烛花“啪”地爆响,惊得薛宝钗一颤。姜念趁机将她发间最后一支金钗取下,青丝如瀑泻落,拂过二人交迭的衣袖。
一方红帕子被薛宝钗攥在掌心,揉出了细碎的褶皱。
“别怕。”姜念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