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大婚(下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12章大婚(下三)(第1/2页)
    却说太上皇景宁帝在皇宫里过了一冬,至二月初,春寒未尽,便又携了皇太后、泰顺帝移驾西郊畅春园。
    相比于皇宫,景宁帝显然偏爱畅春园,皇太后、泰顺帝皆是如此。
    姜念大婚这日傍晚,暮色渐沉,泰顺帝亲自到无逸斋检查了皇子们的功课,随即摆驾回至澹宁居。谁知入内后,竟摒退左右,自斟自饮起来。倒是让身边的太监暗自纳罕。因泰顺帝素来勤谨,不爱饮酒的,也鲜少独自饮酒,今日这般情状,算得上罕见。
    只见泰顺帝眉间微蹙,眸中似有幽思,手中执着一方旧帕,细细端详——此帕乃去年姜念初见他时所呈,原是他多年前留于江宁之物,被姜雪莲珍藏多年,姜雪莲临终时手书李商隐《无题》于其上,且留有血迹。
    此刻酒至微醺,泰顺帝凝视旧帕,低声吟哦: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吟罢,泰顺帝长叹一声,将旧帕缓缓收起,复又独酌。
    酒入愁肠,不禁忆及此前几次三番召见姜念的情景,思及姜念几次三番献策立功的事情……
    想着想着,泰顺帝黯然低叹:“难为这孩子了,今日大婚,竟无父母在堂,亦无亲族长辈,唉!”
    窗外暮色沉沉,春风微冷。
    案前烛影摇曳,映得这位九五之尊皱纹醒目。
    ……
    ……
    东郊姜家三进新宅。
    宴饮至晚,宾客渐散。
    天上一轮盈凸月,清辉泠泠,斜挂东南。
    虽宴席已毕,然礼数未终,洞房之内,尚有一番热闹。
    姜念饮了几盅喜酒,面上微染酡红,步履却仍稳当。
    他踏入洞房,只见满屋锦绣,烛影摇红,一众女眷候着——有姜家的女眷,亦有元春陪嫁的女眷,包括了抱琴、喜鹊、金钏、玉钏四个陪嫁丫鬟。
    女眷们皆含笑而立,目光灼灼。
    元春蒙着红盖头端坐床沿,葱白似的指尖微微绞着喜帕,等得久了。
    姜念执起那嵌玉的秤杆,取“称心如意”之吉兆,轻轻挑开了元春的红盖头。众女眷见状,贺道:“挑得芙蓉开,福禄自天来!”
    盖头方落,四目相对,两人皆是一怔,元春慌忙低垂杏眸,颊染飞霞。
    众女眷皆笑了起来,有人掩口偷笑,有人放声而笑,元春羞得几乎要将脸埋进衣领里。
    接着,新夫妇各取衣角相系,女眷们又贺道:“丝罗共结,琴瑟和鸣。”
    礼既成,众人方知趣退下。
    霎时间,人声尽去,洞房内红烛高烧,偶闻灯花轻爆。
    姜念与元春对坐,一时竟无言。
    窗外月色溶溶,微风拂过庭前牡丹池,簌簌有声。
    姜念凝眸细看,只见元春眉如远山含翠,目似秋水横波,腮凝新荔般白里透红,鼻腻鹅脂般玲珑精致。
    姜念又一次觉得元春与薛宝钗有几分相似了,皆是肌肤莹润如羊脂美玉,举止端庄似大家风范,自带雍容气度。
    事实上,元春、薛宝钗本就是表姐妹。元春的母亲王夫人与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
    元春、薛宝钗也都是持重守礼的。
    原著里,元春省亲时评点众姊妹诗作,对薛宝钗的风格更显欣赏。薛宝钗作诗含蓄颂圣,展现对皇权的敬畏,与元春立场一致。元春端午节赐礼,也特赐贾宝玉与薛宝钗相同的礼物——红麝串。因此,被解读为元春支持贾宝玉与薛宝钗联姻。
    此刻,元春见姜念凝视着自己好一会儿都不说话,愈发害臊,不过还是抬头看向了姜念。
    姜念正思量间,忽见元春抬眸望来,四目相对。
    元春不料,姜念的第一句话竟是:“今日吃了吗?这会子肚子饿吗?”
    元春闻言好笑,低垂螓首轻声道:“用了些枣子并莲子羹……这会子倒不甚饿。”说着,纤纤玉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
    在大庆,豪门官宦的姑娘出嫁,通常在婚礼当日唯以枣、栗、莲子羹少许充饥,因仪式繁琐不便如厕,还有些严苛的士大夫家族,会要求新娘避食荤腥以示身心洁净。
    姜念伸手轻轻托起了元春的下巴,再次与元春对视,笑道:“我倒有些饿了,不若我俩先用些点心?”
    他忽凑近元春耳畔,笑道:“不吃饱肚子,哪有气力度此春宵?”
    元春臊得了不得,心里却涌出感动的暖流。聪慧的她,知道姜念是在关心她,想让她吃些东西填饱肚子。于是微微颔首,声若蚊蝇地“嗯”了一声。
    洞房内摆着一张曲尺罗汉床,此床三面围子雕着纹样,床面铺着大红褥子,当中设一张填漆案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