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女儿找儿子帮忙(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作者:千岛凉
    在街头的一家早餐店里,简子晴正在忙碌地翻动煎饼锅。
    这家店是她努力打拼的天地,生意稳定,每天清晨,锅铲与煎台铁板的碰撞声伴随着熟悉的客人问候,店里充满了温暖的灯光与人声,彷佛一切都在这片小小天地中保持着原有的节奏与平和。
    「来,一个煎蛋饼,还要多加点酱。」熟客阿姨挥手招呼,笑容满面。
    「知道了,阿姨,妳稍等一下嘿。」简子晴微笑着回应,将煎饼做得更香脆,每个动作都轻松自如。
    忙完了手中的点餐,这才可以把手中的煎铲放下,停直腰感舒展。
    子晴稍微拉伸着双手与腰部,虽然围着围裙,但是胸口那两团大山还是明显的晃动;吸引了周遭的男性顾客,不论大人小孩的注目。
    「总觉得最近更容易腰酸背痛了...是不是最近那个来...又变大了。」
    子晴一手敲打着自己的腰部替自己按摩着,生了两个小孩後他的罩杯从D升级到F,虽然也有些年了,但总觉得腰酸背痛的情况更加明显。
    这算是甜蜜的负担吧。
    在这样繁忙的日常里,简子晴的眼神不自觉地扫过墙上的全家福,目光停留在丈夫和两个儿子的照片上。
    简子晴,33岁,目前在学区内经营一家早餐店,老公曾晋威则是附近国S的体育老师;共同育有二子。
    老大曾柏翰,1E岁就读国Z三年级,正在努力准备考学测中,而排行老二的曾柏怀,1B岁就读老公任职学校的六年级。
    生了两个儿子,也都脱离了最难带的年纪,本应该就是好好把孩子拉把长大;竟然各种育婴福利跟学杂费减免,甚至作为教师的老公那边又有学校而外奖金。
    那些奖金津贴本就没有性别限制,生男生女都能获得一样的福利。
    既然扶养一个孩子不会增加太多负担,倒是子晴心中那份未曾改变的渴望想要去实现:她想要一个女儿。虽然她爱着她的两个儿子,但那个梦想一直深藏在心中;想要有个女儿当作小棉袄可以分享心事,提她买衣服装扮,把人生的经验传承给那个孩子,这个想法时时刻刻提醒她。
    然而,苦於现实的问题,年龄这个要素让她困扰着,三十五岁的她站在生育的边缘,焦虑与不安不断加剧。尽管夫妻之间的亲密接触从未缺席,却始终没有好消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知道自己面临的生育挑战越来越大,这使她无法轻松面对这个问题,或许今年就是最有可能的一年,也是必须要时现的一年。
    她并非是唯一遭遇这个困难的人。
    随着2019年全国生育率降至1.05%,出生人口仅17万,少子化与高龄化问题引起了严重关注。
    随後,RDV-20疫情爆发,影响深远。
    该疫情以高传染力和高致死率着称,且後天突变的病毒导致了人们身上留下更严重的副作用,这极大地冲击了全球出生人口数,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降至6万馀人,远超死亡病例的影响。
    这个对於社会发展的打击,远比该年度因RDV-20带来的近千位死亡案例还要沉重。
    生育困难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普遍问题。
    尽管政府推出了各种生育福利,包括生儿奖金丶育儿津贴等,不过生育障碍的影响深远,染疫过留下副作用的男性与女性,不单单是房事不顺利影响夫妻失和家庭离异,更多的是对於期盼生小孩的年轻夫妻也无疑是一大难题。
    没有确切的不孕病根的治疗和恢复办法,只能人人自危,面对长期的诊疗,让妈妈丶爸爸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虽然说夫妻俩,因为老公作为前线公务员,早期全家获得接种过疫苗的优先名额,即便确诊也是早在突变疫情爆发前,并没有留下後期这些病根,身体早早有了抗体扛过疫情最危险时期後接种疫苗,并没有疫情後遗症这方面的疑虑。
    但在後疫情时待,各种人工受孕的机关如雨後春笋开设,各种优惠发放和方案,甚至为了促进生育率的政府补贴,让许多还却保有生育能力的年轻夫妻们投入了这个增产报国的行列。
    但子晴这个高龄产妇而言,这些措施仍只是一个拚搏的机率,即便没有确诊,但过了黄金生产时期的许多夫妻依然面临巨大的生育压力。
    面对无法解决的病根以及熬过疫情对於传承香火的压力,国内外各种民俗求子偏方纷纷在网路与各大媒体出现,生育诊断诊所络绎不绝外,求子庙宇丶温泉丶宝地涌现人潮。
    子晴尽管她已经育有两子,内心那份希望拥有一个女儿的渴望依旧强烈,知道天赐的机会和唯一的选择都在眼前了,焦急的与丈夫开始重新考虑再度尝试怀孕,尽管她知道,这条路并不容易,但心中的那份渴望,依然让她充满动力,继续前行。
    「要不然…试试看医院的IVF?」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