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42章徐州开会总算带上李长官了(第1/2页)
一辆黑色的轿车,在前后两辆军车的严密保护下,径直地行驶到第五战区司令部门口停下。
早已等候多时的德公见到车队抵达,立刻迎上前来。
车辆停稳,不等那些想要上前为校长开门的谄媚之徒有所动作,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李学文,第一时间推开车门蹿了下来。
动作迅速的赶在那些谄媚之徒的前面,亲手为校长拉开了车门,同时不忘用另一只手护在车门框上沿,姿态恭敬无比。
“校长,您请”
校长顶着那标志性的光环,面无表情地下了车,对李学文的殷勤不置可否,只是目光扫过迎上来的大李长官等人。
德公脸上挂着惯有的,略显矜持的笑容,率先开口道:“委座一路辛苦”
“德邻兄,诸位,久等了”校长微微颔首,算是和众人打过了招呼。
“委座一路舟车劳顿,我等已备好茶点,请委座稍事休息.....”
德公的话音未落,校长便摆了摆手,打断道:“不必了,战事紧急,还是直接开会吧”
说到这里,校长好像想起了什么,转头看了眼李学文,随后笑着说道:“德邻,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李学文,还没见过吧?他的中央一师,以后就划归你五战区序列了”
“学文,还不见过李司令长官”
李学文立刻上前一步,挺胸抬头,向德公敬了一个极其标准的军礼:“国民革命军中央突击一师师长李学文,参见李司令长官”
德公脸上笑容不变,眼神却锐利地打量了一下李学文,呵呵一笑:“李师长不必多礼,一路从淞沪打到南京,不管是阵斩山室宗武,还是血战第十军于杭州湾六日,李师长之骁勇善战,早已是名动全国,如雷贯耳啊。”
“委座在电报中对你可是赞誉有加,称你为党国干诚,今日一见,果然是英气勃勃,名不虚传啊”
这话还真不是客套,对这个从淞沪一战成名,又在杭州湾打出惊天大胜的李学文,德公内心确实存着几分真正的欣赏。
杭州湾的战场太小,没有调度空间,无法看出李学文的指挥能力,但足以证明了李学文超强的带兵,练兵能力。
那种程度的战场,不单单是武器精良就可以顶得住的,士兵无死志,军官无决断,再好的装备也是枉然。
对于德公的称赞,李学文还是相当的得意的。
如果不是国人一向喜欢谦虚,面对领导的夸赞要表现的受宠若惊,要不然的话,小李长官还真想厚着脸皮说上一句:没错,俺就是国之栋梁。
李学文面上露出谦虚的表情,微微鞠躬道:“李司令长官实在谬赞了,学文愧不敢当,杭州湾能守住,靠的是委座决断,运筹帷幄”
“更是前线万千将士,明知必死而向死生,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防线,学文不过是恰逢其会,尽了身为军人的本分,实在当不起‘干城’之誉”
按理来说,李学文接下来应该要说几句效忠德公之类的话的,但是李学文不敢说。
毕竟校长还在旁边呢,俩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死对头,正儿八经的政治死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2章徐州开会总算带上李长官了(第2/2页)
德公做梦都想把校长从这个位置上踢下来,自己坐上去,而校长是则是做梦都想把桂系拆解,让德公变成光杆司令。
俩人也只是客套一番,便随着校长一起进入第五战区司令部。
“委座到”
随着一声高唱,司令部内早已到达的将领们立刻起身立正,齐刷刷的看向门外的方向。
首先进入的,自然是脑门顶着光环的校长,德公则是稍微落后半步,小李长官则是非常自觉的落在最后。
“都坐吧。”
校长走到主位,随意的挥了挥手,自己率先坐下。
德公自然的在校长左手边第一个位置落座。
小李长官看了眼长桌上的位置,当时鼻子就气歪了,尼玛,自己这个小李长官竟然这么没牌面吗?
虽然心里对于自己的位置相当不满,不过面上没表现出什么,老老实实的坐到最末尾的一个空位上。
等待小李长官落座后,暗暗捏了下拳头,暗自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短期小目标,下次开会,自己势必不会坐如喽啰,至少要混到能坐在会议桌中段的位置。
目前徐州会战还没开打,校长来第五战区属于临时起意。
一呢是不信任地方军,过来开个会,借着韩跑跑的事情,敲打他们一番,让他们好好作战,不要想着保存实力,面对小鬼子时一触即溃。
二呢,就是顺便来骂一骂李学文,考察考察李学文的忠心还在不在。
一场会议下来,校长的长篇大论是又臭又长,听得小李长官昏昏欲睡。
就当小李长官快要睁着眼睛睡着时,校长的总结性发言,让李学文当时就是一个激灵,瞬间睡意全无。
“徐州这个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是非曲折,难以论说....”
“但史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上,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
“所以古来就有问鼎中原之说”
“当年,先总理领革命军...”
“民国十六年十月,也就是在徐州城郊....”
“也就短短十几年后,如今国艰时危,风云突变,倭寇铁蹄南下,兵锋直指徐州,诸位都是党国的将领,是华夏的军人”
“先总理当年在徐州浴血,为的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如今倭寇来犯,妄图亡我国家,灭我种族”
“我辈军人,当效仿先总理之精神,继承革命之遗志,倭寇挟其船坚炮利,骄横不可一世,占我东北,侵我华北,华中,徐州,便是阻挡其南下之关键”
“此战,关系国家存亡,民族延续,谁敢怯战,谁敢后退,韩跑跑之流,便是前车之鉴,军法无情,绝不姑息”
说到最后一句,校长高挥右臂,喊得那叫一个掷地有声。
挺直腰板,集中注意力,一直在听着校长讲话的李学文,直到结束都没听到那句“优势在我”,不由得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