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诗成达府】,《望庐山瀑布》!三千尺才气瀑布!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肩膀微微颤抖,像是怕人瞧见,却又藏不住那一声激动的哽咽。
    府试第二场,过了?
    他竟真的……熬到了府试的最后一场?
    衙役不耐烦地敲了敲他的考案:「老童生,别愣着!还不谢恩院君大人.院君念你是本场府试年龄最大的考生,七十二岁志气犹存,实属不易,才判你通过!」
    原本这张游艺是要被黜落的,但是赵子禄这童生案首被黜落之后,三百个名额忽然多了一个空缺。
    院君见张游艺的考卷中规中矩,便被递补了进去!
    张游艺如梦初醒,慌忙起身,膝盖却因久坐发僵,踉跄了一下,险些栽倒。
    他顾不得狼狈,深深朝着府院大堂方向一揖,声音沙哑:「学丶学生……谢院君大人恩典!」
    四周的考舍里,有人轻笑,有人摇头,亦有人沉默。
    一个七十二岁的老童生,考了五十年,竟还没放弃?
    可笑?可悲?还是……可敬?
    张游艺不在乎旁人眼光。
    他缓缓坐回考案前,颤抖着手指抚过考案,眼眶微红。
    五十年了。
    他熬走了多少代的同窗?
    熬白了头发,熬弯了腰,熬得岁月所剩无几……
    可今日,他竟真的,离那「秀才」二字,只差最后一步!
    窗外雨势渐歇,一缕微光刺破乌云。
    就快看到希望了!
    白发老童生深吸一口气,开始砚墨,枯瘦的手腕持墨条,却比任何时候都稳。
    铜锣再响,衙役们宣读完判卷,将黜落的众童生们清点送出府院考场。
    夜色渐沉。
    八百童生,已去五百。
    整个府院的考舍间,灯火稀疏如星,七八座才亮一盏。
    那些被黜落的考舍,漆黑一片,像被生生剜去的眼睛,空洞地瞪着夜空。
    ——剩下的三百人,提笔蘸墨,迎战江州府试终场。
    烛火摇曳,映着一张张紧绷的童生脸庞——
    有人咬牙奋笔,额角沁汗。
    有人闭目凝神,指节叩案。
    亦有人盯着烛芯,怔怔出神,似在回想这半生寒窗苦读的艰辛。
    夜风穿廊,卷起几页废稿,沙沙作响。
    那些被黜落,离开府院考场的五百名童生,此刻何在?
    是蜷缩在客栈痛哭?是醉倒在酒肆骂天?还是默默收拾行囊,准备三年后再战?
    无人知晓。
    江州府院的考场内,唯剩笔锋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偶尔夹杂一两声压抑的咳嗽。
    府院大堂,烛火摇曳。
    周山长负手而立,目光如炬,扫过三百考舍。
    他沉吟片刻,道:
    「江州府试考题三:
    本君昔日中举之后,与三五友人,一起游学荆州道柴桑县。写下一首诗,乃平生最佳之出县诗作。
    《柴桑行》
    [柴桑古渡口,刈麦向庐丘。
    山影吞江雾,日轮碾石流。
    老牛驮稚子,短褐裹银头。
    忽闻樵斧落,惊起旧时鸥。]
    现,诸生以[柴桑]为题,赋诗一篇!」
    此题,是让江州府所有的童生们,细细研读他的佳作,早日令此诗突破[出县],跃升[达府]!
    既考才思,更考悟性!
    既要读懂他的《柴桑行》,更要写出自己的「柴桑魂」!
    书吏们迅速将这道府试考题三,誊抄在数十块木板上。
    衙役高举考题板,穿行于考舍间。
    木板上墨迹淋漓,映着烛光,宛如一块块悬于众童生头顶的试金石。
    江州府院内,烛影摇红,笔走龙蛇。
    三百童生展卷挥毫,墨香混着夜露在考院弥漫。有人眉头紧锁反覆推敲,有人嘴角含笑运笔如飞。
    看这府试考题三,他们松了一口气。
    最难的经义策问考题,他们并不擅长,终于熬过去了。
    写诗,
    这是他们童生擅长的领域!
    现在,就是比一比诗词才情,看谁的文采更高一筹!
    细细品味这诗,
    以白描手法勾勒柴桑江畔农耕图景,将庐山丶渡口丶江水丶云雾,锄禾丶采桑丶落日丶老牛丶渔舟.等诸多景象,迭入诗中。
    「山影吞江雾」暗指庐山云海吞纳长江水汽的奇观,
    「日轮碾石流」写鄱阳湖口落日熔金之景。
    末句「旧时鸥」勾连遗韵,此诗平平淡淡之中,忆起岁月之沧桑。
    真是写得非常不错!
    「果然考周山长的《柴桑行》!」
    顾知勉面露惊喜。
    这是院君大人生平最好的一首诗《柴桑行》。
    他攥着狼毫,将酝酿两月的诗作一气呵成。
    写罢搁笔,但见素笺上墨迹清峻:
    [《柴桑即事》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