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六月《江南》,一人十篇,轰动金陵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22章六月《江南》,一人十篇,轰动金陵!
    「大人,您看这些文章可要入本期书刊?」
    杨羡鱼低声问道,手中捧着的正是江行舟那几篇惊世之作。
    「换!」
    周敦实下了决心,猛地一拍桌案,震得砚台里的墨汁都溅出几滴,「把那些出县文章,替换下来!
    本刊向来以提携本州文坛新秀为己任,此等惊才绝艳之作,岂能埋没?老夫定要扶持一把!」
    每期的《江南雅集》,总有大半篇幅被大周圣朝其它各道文士的旧作占据。
    那些早已传诵天下的名篇,纵有他的精妙批注相佐,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终究少了些江南烟雨浸润的新鲜灵气。
    江南道才子新写的锦绣文章,但凡有佳作,都会优先刊载——这既是提携后进,也是要为江南文脉添一把薪火。
    杨羡鱼心头一跳——那些即将被撤下的「出县文章」中,
    除了各道旧作外,暗藏着多少江南十府世家子弟的锦绣前程。
    那些朱门绣户的公子们,早遣家仆送来「沉甸甸」的拜帖,就等着墨香刊载时一鸣惊人。
    若贸然撤下.怕是要得罪人。
    「那选几篇,上刊?」
    杨羡鱼目光扫过众文章,犹豫询问道。
    「十篇,全上!」
    周敦实的声音斩钉截铁,在书房内回荡。
    他目光在案上逡巡,指尖轻轻拨过一页页文稿——三篇出县丶七篇达府。这些文章,或清丽隽永,或雄浑磅礴,皆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每翻过一篇,心头便是一阵踌躇——若弃之不用,实在可惜。
    即便是那三篇「出县」之作,若得《江南雅集》刊载,不出旬月,必能传遍江南十府,晋升「达府」!
    「啪!」
    杨羡鱼手中的文稿骤然跌落,散落一地。他双目圆睁,仿佛听见了什麽惊世骇俗的言论。
    他嗓音发紧,连指尖都在微微发抖。
    「大人,这丶这不合惯例啊!只恐,有人不服!」
    《江南雅集》乃江南道第一文刊,一篇文章上刊,旬日之间便可传遍十府,引得无数文人争相诵读。
    多少权贵世家,为争一个刊载,暗地里使尽手段。若非周敦实以翰林学士之尊坐镇总编,恐怕此书早已沦为庸文滥调之地!
    此书可从未有人……能一次上三篇以上!
    而江行舟,竟要独占十篇?!
    ——这几乎占了全刊两成篇幅!
    烛火摇曳,在周敦实苍老的面容上投下斑驳的阴影,却掩不住那双眼中灼灼如炬的光。
    「惯例?」
    周老翰林冷笑一声,枯瘦的手指重重戳在文稿上,「你告诉我,自《江南雅集》创刊以来,可曾见过一人,一气写十篇皆是出县丶达府?」
    杨羡鱼喉头滚动,苦涩道:「可那些门阀世家……怕是要大闹一场……」
    他袖中,还有十数封权贵的拜帖,塞满了「叩镇」之作,只求借《江南雅集》镀一层「出县」的文名!
    江行舟一人独占十篇?
    这岂止是挤占门路?
    这是生生撕碎了江南道多少世家的算盘,挡了多少人的路,他们不会被气炸才怪!
    为了阻挡寒门士子,阻挡其他文士扬文名,他们什麽手段都用的出来!
    「让他们闹去!」
    周敦实冷道,「老夫倒要看看,谁能动这十篇文章!」
    他抓起最上面那篇《陋室铭》,还有《朱门宴》,纸张在手中簌簌作响:「这等文章若不上刊,老夫还有何面目执掌江南道文坛的第一书刊?」
    「如今距秋闱仅剩两月,江南十府的门阀世家,哪个不是藏着掖着多年文稿,就等着此刻递上来,搏一个扬名立万?」
    「那些鱼目混珠丶代笔捉刀之作,也妄想蒙混过关?」
    「今日,老夫便让他们看看——」
    「何谓奇才!」
    「何谓文章!」
    周敦实在屋中踱步,蓦然转身,目光如电,声如寒铁。
    他最痛恨的,就是那些鱼目混珠之辈。
    按常理,诗词文章既成,自有文庙感应。出县以上的佳作一旦问世,便会被当地文庙收录,载入钟鼎,传颂后世。
    然而,那些门阀世家为了捧高自家子弟,却使尽了手段。
    譬如——
    先让族中子弟写一篇拙作,而后重金延请举人以上的文士,暗中点拨。
    一字之易,境界迥异!
    原句若写「开」,点拨者便以指叩桌,暗示「叩」字更妙。一字之差,文章气象顿生,竟能由凡品晋升「出县」。
    如此反覆雕琢,终成一篇佳作,而署名却仍是那世家子弟!
    当然,这般伎俩,多用于「出县」之下。
    毕竟,若真能写出「达府」之作,文士都会署自己的名,名动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