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33章半圣世家
密州府城,这座边塞雄浑坚城,近来竟悄然浸润了几分罕见的文华气象。
街巷之间,身着各色儒衫丶头戴方巾的文士身影日渐稠密。
他们或负笈而行,或腰悬温玉,周身气息或沉凝如岳,或锐意如剑,一望便知绝非寻常书生,皆是身负文道修为的举人学士。
就连往日充斥着酒肉之气与商贾粗犷谈笑的酒楼茶肆,如今也时常飘出清谈辩经丶诗词酬唱之雅音。
这日,城中最为轩敞的「望北楼」三层雅座,便有几位文士不期而遇。
「王陵兄!果真是你?」
一位青衫文士蓦然起身,面露惊喜,向着刚登楼的一位麻衣中年拱手相迎。
那人衣着虽简朴,气度却沉静不凡。
「嵩阳书院一别五载,闻听兄台一直于后山禁地闭关,参悟浩然之气』真谛,怎料今日竟在这塞北密州相逢?」
被唤作王陵的文士抬眼识得故人,亦展颜一笑,执礼回道:「原来是李沐贤弟。闭关数载,略有所得。然则读万卷书,终须行万里路。听闻此地风云将起,特来亲历一番,以印证心中所学。」
他语气虽平淡,然眸中偶有精芒流转,显见其文道修为,较之五年前已臻至全新境界。
二人相携入座,茶盏轻碰间,话题自然引向如今密州城内文士云集的景象。
李沐将身子微微前倾,压低声音,语气中难掩激动:
「王兄可知,眼下这密州城内,堪称群英荟萃,星聚耀!
今科金榜的榜眼,巴蜀道的刘春,以其一手巴蜀剑笔』闻名,笔锋如剑,纵横捭阖;
探花郎,关中道的秦文,家传的山河镇』文术号称防御无双;
此二位本在翰林院编修圣典,如今竟也告假来到了这塞北边城。
此外,还有塞北道本地的狂生吕蒙正,已然归来。
漠南道的「剑诗』王炜,乃至岭南道的解元莫言卿——这些平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竞都齐聚于此!
真不知是来壁上观火,还是欲亲身入局?「
王陵听罢,素来波澜不惊的脸上也掠过一丝讶异:「哦?连他们也纷纷现身——看来,传闻确凿无疑。此战,已是箭在弦上。」
「何止是确凿!」李沐情绪更为激荡,不禁以指节轻叩桌面,「最关键的是,那位力压同侪丶独占鳌头的今科状元,如今的户部侍郎江行舟江大人,已亲临密州坐镇!
有他在此,刘春丶秦文那些心高气傲的各道天骄,若不来亲身体悟一番,只怕真要抱憾终身!」
此言一出,仿佛一道无形的涟漪荡开。
旁边几桌原本看似悠闲品茗丶低声闲谈的文士,都不约而同地放缓了动作,悄然竖起了耳朵。
江行舟这个名字,对于当今大周文坛而言,宛如一座巍然耸立丶令人仰止的高峰,更似一颗光芒万丈丶指引前路的北辰。
他们汇聚于此,多半,正是为江行舟而来。
一位旁桌的老儒生轻抚长须,慨然叹道:「江侍郎在科场之上,所作诗词文章,动辄诗成【镇国】,乃至赋成【传天下】,引动天地文气共鸣!
文章既成,洛京文庙钟声自鸣,浩瀚才气,直压得同科上万举子黯然无光。
惜乎其锦绣笔墨,向来只现于科举场中。
吾辈只能于故纸堆间,揣摩其神韵之万一,却始终无缘得见其杀伐文术施展于阵前—真乃一大憾事!」
另一名年轻文士闻言,眼中顿时迸发出炽热的光彩,接口道:「前辈所言极是!
江侍郎的文章用于科举,已让我辈感到难以企及。
若用于沙场之上,以精纯文气沟通天地法则,引动风雷水火之势,那又该是何等惊天动地的景象?
或许——真能重现上古圣贤那般「一言而为天下法,一笔可退百万师』的无上威仪!」
「若能于此战阵之间,亲眼得见【镇国】乃至【传天下】之篇章现世—吾辈此生,夫复何求!」
又一人喃喃附和,神情充满向往。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无不心驰神往,脑海中已然浮现出种种恢弘画卷:
或许是江行舟口含天宪,言出法随,仅凭一字真言,便令万千狼妖如雪崩瓦解;
或许是他挥毫泼墨,锦绣文章顷刻化作百里金光长城,巍然屹立,阻遏妖国百万大军又或许,他会祭出某件从未现世的旷世文宝,光华普照之下,群妖无不望风披靡—
这份对于文道巅峰境界的敬仰与憧憬,早已超越了地域之见,掩盖了彼此间的争胜之心。
无论他们来自繁华的中原腹地,还是偏远的岭南边睡;
无论是书院中潜心隐修的高士,还是圣人世家培养的绝代天骄,此刻皆不约而同地汇聚于这塞北密州。
其中许多人,正是为了亲眼见证这位大周圣朝千年来第一位「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