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80章《赠张继贬谪岭南道》,日啖荔枝三百颗!
「连夜送往尚书省?...张继这是不愿让老夫,过问此事!」
裴烈闻言,面上虽仍维持着御史大夫的威仪,眼角却已隐隐抽动。
愤怒!
但也暗松一口气。
御史的奏本,按照奏事规格和轻重缓急,可以分别送往三处御史台一一诸御史奏本先经御史大夫汇总批阅,择其要者在朝会时呈奏。此乃常例,
如溪流归海,最是四平八稳。
尚书省一一奏章绕过御史台,径入三省六部流转。由三省逐级呈递上报,最终呈递朝会!.:.当然,这套流程如履薄冰,随时可能会被「尚书省的朱批丶门下省的驳议丶中书省的留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审核卡住。哪道门槛都能叫奏章石沉大海。
直送皇帝案前一一唯有劾奏王侯丶将相的重案,御史方可持金鱼符夜叩宫门,面奏陛下。当年他任御史中丞时,就曾捧着血书穿过暴雨如注的丹凤门。
御史张继的这道奏本,送往尚书省,走的是三省的流程!
而不是直呈陛下!
张继是觉得「帝王诗越案」,还不足以惊动皇帝?!
不!
「这份奏本送达尚书省,那便是想要启动『大儒辩经」!」
裴烈忽然轻笑,袖中五指却已愤怒的掐进掌心,「这是要逼江解元,在诸子百家大学士丶大儒面前,与他当廷辩经啊!」
明日太阳升起时,整个洛京神都的朱门绣户,都会传颂清流御史张继直言进谏之名。
而江南道江解元,要成为他张继名扬天下的垫脚石。
御史王浩一时不解,为何裴烈对张继此举如此震怒。
御史的奏本,不经过御史台,这种事情时有发生。
并非不尊重长官,而是为了撇清关联,自己一力承当「风闻奏事」的后果,以免案件牵连同僚。
「你随我来!」
裴烈转身回书房,提笔疾书。
主浩紧随其后,自光不经意扫过案头一封署名「裴惊疑」的信函赫然在列。
信函内容,赫然在目!
裴惊疑一一翰林学土丶薛国公府私塾夫子,亦是江行舟的授业恩师,写信给族兄裴烈,言江南道解元江行舟赴京赶考,请族兄在京关照江行舟一二。
王浩警见信函,心头一震,豁然明朗!
江行舟乃裴惊疑的入室弟子,而裴惊疑又是裴烈的族弟,从某种意义上说,江行舟也算御史大夫的「自己人」。
难怪张继要绕过御史台!
若张继的奏本走的是御史台,裴烈岂会坐视御史台的人,去弹劾江行舟?
张继恐怕早已知晓此事一一裴烈定会压下奏摺,绝不会让这份奏摺递上去!
「明日一早,尚书省必审议张继这道弹劾奏章。」
裴烈搁笔,冷冷道,「你持此函去尚书省,只说一一张继弹劾江解元诗案,御史台不知情,不参与!」
「是!」
王浩双手接过简函,深深一揖,心中却已掀起惊涛骇浪。
裴大人一旦表态发话,整个御史台的近百名御史,都不会再参与对江行舟的弹劾!
只有御史张继一人,「孤身奋战」!
翌日,尚书省。
紫檀木案上,晨露未乾的奏本在鎏金香炉的青烟中格外刺目。
尚书令魏泯端坐首位,左右仆射卢钦望丶韦巨远分列两侧。
六部堂官一一吏部李桥丶户部杨思之丶礼部韦施立丶兵部唐秀金丶刑部张谏之丶工部姚振。
连带各部侍郎副官,竟无一缺席。
这般阵仗,已是年节大朝才会有的光景。
左仆射卢钦望主持会议,指尖轻叩案面,青玉扳指与檀木相击,发出沉闷的声响。
「诸公。」
他缓缓展开手中奏本,「御史张继,劾奏江南道解元江行舟,以镇国诗《观沧海》犯帝王诗越之禁。
今日,便请诸公共议。」
话音方落。
兵部尚书唐秀金的冷笑道:「好大的阵仗!御史虽有『风闻奏事」之权,但也不是听风就是雨!.:.这份弹劾,纯粹就是无稽之谈!」
礼部尚书韦施立却已面色一变。
他太清楚「帝王越诗」三个字的分量旦给此诗定罪,可是让半个江南士族血流成河。
香炉中的龙涎香突然爆了个灯花。
魏泯抬眼望向殿外,晨光正斜斜刺入朱漆门槛,将尚书省的金匾照得晃眼。
尚书省堂内一片沉寂,唯有铜漏滴答作响。
礼部侍郎徐士衡低垂着眼脸,指尖无意识地摩着腰间玉带。
那首《观沧海》,他三日前便已倒背如流一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等吞吐天地的气魄,说是帝王气象也不为过。
可偏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