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流民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74章流民(第1/2页)
    “哀哉流民,
    为鬼非鬼,为人非人。
    哀哉流民,
    男子无缊袍,妇女无完裙。
    ……
    哀哉流民,
    言辞不忍听,号哭不忍闻。
    ……
    哀哉流民,
    死者已满路,生者与鬼邻。
    哀哉流民,
    一女易斗粟,一儿钱数文。
    ……”①
    桃李堂内,邱夫子面色沉重地带着小学子们吟完这首诗。
    “想来你们都听说了黔中动乱,流民四散的事情。这几日已经有不少流民逃来了浔州,无处落脚。”
    “书院已经决定,停课一段时日,将书院空出来,暂时用于安置流民。”
    “念完这首诗,你们就可以回生舍收拾东西了。”
    桃李堂的学子们还有点懵懵懂懂的,听说不用上学了,都赶紧跑回去收拾东西。
    苏知知论放学收东西,动作那叫一个快。
    她像往常一样拉着顾青柠和薛澈跑到书院门口的时候,突然那顿住了脚步。
    书院门外,挤满了即将住进来的流民。
    面黄肌瘦。
    为鬼非鬼,为人非人。
    ……
    黔中道暴动的消息传到京城,自然也传到了相邻的地区。
    岭南就在黔中道南方,二者紧邻。
    暴动的消息传到岭南时,从黔州、锦州、辰州等地逃跑而来的流民也到达了岭南。
    大量的流民蜂拥而至。
    每一天,城门外都一群新的面孔等待进城。
    岭南不比长安洛阳繁华,各个县城规模都小,一时之间难以容纳如此多的外来人口。
    在岭南有亲戚的还好些,可以投奔在亲戚家住一段时日。
    有钱的也能撑一撑,可以租个院子或者住客栈。
    可绝大多数还是没钱也没亲戚的流民,因突然发生的变乱被迫奔走,根本无处可栖身。
    苏知知所在的白云县也涌进一大批流民。
    县里的百姓虽然可怜流民但同时也心生戒备。毕竟人吃不饱饭的时候,什么事都可能做得出来。
    县里唯一主动对流民打开大门的地方,是醉春院。
    醉春院的老鸨在门口设了个摊子,专门招那些十几岁的长得看得过去的姑娘。
    有些长得标致的男童也收。
    没有哪个正经人家会愿意送孩子去那种地方做皮肉生意,可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总会有人家拿儿女去换吃食。
    或者有些孤女把自己卖了,至少能日日有饭吃。
    宋县令这几日因为流民的事情很头大,他不想看着卖儿鬻女的事情发生,可是也没法一下照顾这么多人。
    黔中大乱,流民短期内也不会返乡,只能先安置在县郊的破庙和空了的庄子里。
    后来破庙和庄子住满了,连州学、县学、书院也全都空出来安置流民,学子们都暂时停课归家。
    人是住进去了,可是又没有足够的粮食吃。
    宋县令年纪轻,做官不过两年,以前又在京城,哪里见过这般悲苦之状?
    他几个晚上睡不着,愁得头发都白了两根,脑子里浮现的都是流民跪在人家门口与狗抢食的场面。
    “已经入夏了,春种时节过了,给他们分田耕种也来不及……”
    “县里的粮仓就算空了也不够吃。”
    “送去乡下的话,很多村子怕危险,也不会接受流民……”
    宋县令琢磨着,最好也要有一个地方,有足够的土地,有不怕危险的村民,又可以充饥的粮食……
    宋县令的眼神游移,恰好落在了桌案上的黑山墨上。
    浑身一个激灵!
    “良民村!”
    可想到之后,又犹豫。
    良民村好不容易日子好起来,现在大批流民过去,会不会造成村民们难以控制的麻烦?
    “大人!良民村派人来了。”一个衙役匆匆走进来。
    宋县令眉心一跳:“快让人进来,可有说何事?”
    衙役也是满脸震惊:
    “他们说、说请大人把城里的流民送到他们村里去。”
    …………
    连绵起伏的山峦如沉睡的巨龙盘在两侧。
    中间一条山谷小道蜿蜒曲折。
    一群流民走在崎岖不平的小道上,走得很慢。
    队伍中人不少,约莫有两三百人。
    不同于之前仇冥带人假扮的流民,这一批人是真的很瘦,跟一批行走的竹竿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4章流民(第2/2页)
    少数幸存的老人家,简直就像一个骷髅架外紧紧裹着一层皮。
    带着他们的衙役也不催,因为看这些人的样子,感觉再走快点的话,可能路上就没气了。
    他们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