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要饭的孩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54章要饭的孩子(第1/2页)
    老爷子彭宝昌最是心软,连忙走过去,本来想让服务生给他装点吃的。
    低头一看,这搪瓷缸也脏兮兮的,大热的天,传来一股霉味。
    算了,还是到屋里来吃吧。
    “小子,那边的那个是你哥吗?他怎么了?你俩都进来坐那儿吃吧。”
    老爷子一开口,二黑也在一旁,立刻带着服务生往大树那边走过去。
    唉,大家都是大陆同胞,对方只是两个孩子,这么可怜,他也看不下去。
    傅红雪也走过去,听那孩子跟老爷子说:“谢谢爷爷,那是我哥……他昨天开始,上吐下泻,还发了烧。”
    彭宝昌皱着眉,一猜就是吃坏了东西,八成是闹了肠胃炎吧,这么热的天,瞧这饭缸都馊了。
    他又问:“就你们小哥俩吗?还有没有大人了?是不是偷渡过来的,来多久了?”
    这孩子一听说问起家人,一双眼睛立刻红了。
    “家里人都饿死了,就剩爹,大哥,和我……我们跟着几个人一起游水过来的,来港城半个月了。”
    “爹在中环的码头做工,可是几天前,被人打了,现在就在那边拐角的胡同里躺着呢,我俩过来讨点吃的,给爹吃……”
    二黑已经把另一个男孩背过来了。
    “彭大爷,红雪,我带他去医院看看吧,打一针,再开点药。”
    铜锣湾圣保禄医院就在附近,离着只有几百米。
    傅红雪指了指那边五十多米外的一个窄巷子。
    “二黑,这俩孩子的爹在那边躺着呢,受伤了,都送去医院看看吧。”
    二黑一听,示意阿城背着男孩先往医院走,自己又去那头。
    戴荃松领着新收的三个保镖也跟过去了,四个人很快就把一个受了伤的中年人抬了出来。
    在傅红雪的示意下,让他们送孩子的爹也去医院治疗。
    彭宝昌跟面前的小孩说:“他们去带你哥和你爹看医生,医院很近的,就在马路斜对面。”
    “这样,你先跟我进来,洗洗脸,洗洗手,吃点东西,然后再过去也不迟。”
    “对了,你叫啥名字?多大了?”
    月月和君宝也都跟着迈步又进去了。
    “爷爷,我叫朱光明,今年十一岁,我哥叫朱光伟,今年十六岁~我爹叫朱大勇。”
    这小孩声音嘎嘣脆,说的还挺全乎,问一答三呢。
    酒楼也没营业,楼上楼下,都在收拾餐桌。
    傅红雪让后厨把准备的多出来的菜,工作餐,直接给上了两盘。
    一个是红烧鱼,一个是油焖虾。
    朱光明已经在老爷子的带领下,洗了脸和手,坐在桌前瞪圆了眼睛,盯着面前的鱼和大虾就发呆。
    大米饭也给端上来了一大碗。
    “光明,这回吃吧,慢点吃,有的是。”
    这孩子挺懂礼貌,先说谢谢爷爷,然后才开始一顿干饭。
    月月、君宝、小包子、珊珊一起站在桌边看着他狼吞虎咽,一个个小表情都挺呲牙咧嘴的。
    彭宝昌笑着点点手指头。
    “你们几个瞅瞅人家光明吃饭多痛快!平时这也不爱吃,那也不爱吃的,都是没饿着~”
    小包子嘻嘻地笑着:“我要是每天跟这个小哥哥一起吃饭,我也能吃两大碗,看着就香!”
    其他三个小的一起重重点头,连月月都笑弯了眼睛,表示自己以后不挑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54章要饭的孩子(第2/2页)
    等朱光明吃饱了饭,一心惦记爹和哥哥,傅红雪把苗子叫过来,让他看着点四个孩子,先在酒楼玩一会儿。
    她跟姥爷把朱光明送去医院,也看一下那两人怎么样了,等下再回来接孩子回家。
    打包了两份软乎的面条,傅红雪拎上,跟彭宝昌一起,带着这孩子去医院。
    到了圣保禄医院,很快找见了二黑,一问,那父子俩在病房输液呢。
    十六岁的朱光伟的确是肠胃炎,吃坏了肚子。
    孩子爹朱大勇胳膊上划了个挺长的大口子,是感染了,发烧,又没怎么吃东西,致使现在很虚弱的。
    胳膊清洗消毒、缝了针,现在输了液,晚上可以不住院,但是还得每天来一趟医院输液。
    傅红雪把打包的面给拿过去,等下可以吃。
    朱光明一进到病房,立刻扑向哥哥,把事情跟他说了,是好心的爷爷、哥哥姐姐帮的忙,还给他吃了一顿饱饭!
    他这辈子第一次吃那么好吃的鱼,还有大虾……
    朱大勇还在昏睡着,暂时没醒。
    朱光伟对彭宝昌和傅红雪又是一阵感谢。
    他左手输着液,右手用筷子吃面条,虽然胃难受,还是提起精神少吃一些。
    说话间,朱大勇听到了声音,终于缓缓醒了过来。
    口齿伶俐的小家伙朱光明,又把刚才的经过给他爹讲了一遍。
    朱大勇慢慢靠坐起来,泪流满面,连连向几人道谢。
    他在二黑的帮忙下,也吃了面条,肚里有食,药也输了,现在好了一些。
    这是一个单独的双人间,没有别人。
    戴荃松和新收的三个人在门口等着。
    彭宝昌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这才问道:“光明他爹,你岁数有四十没有?听孩子说,家里没别人了?”
    朱满仓点点头:“彭大爷,我四十有二了,光伟的上头还有两个姐姐,都嫁人了,家里现在就剩我们爷仨,没旁人了。”
    “听您老的口音,有点像东北的,你们不知道,今天啊,遭灾了!”
    “全国很多地方干旱,夏粮都没收上来……我们那儿,好多人都外出逃荒去了,我爹妈、还有我媳妇,全都饿死了,惨呐……”
    彭宝昌一听,皱紧了眉头。
    傅红雪努力回忆着前世了解的资讯,也有些印象。
    其实,自“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之后,1972年的灾荒又是一次严重的全国性粮食危机。
    许多农民开始逃荒,前往相对富庶或有救济粮的地方求生。
    她听着姥爷询问朱大勇一些信息,这次灾荒主要是由于极端干旱引起的。
    夏收没有收上粮食,造成了严重的饥荒。
    据说华北、西北、西南一些省份最为严重。
    至于这朱大勇为何带两个儿子到了港城?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从陕省往豫省、宁夏、新疆逃荒?
    原来,他有一个亲弟弟,过去当兵复员后,分配在了粤省定居,还是个国营单位的干部。
    所以朱大勇想着去投奔他弟,说不定条件能好些,能有粮食。
    没想到啊,去了才听说,他弟去年就出意外死了。
    剩下弟妹孤儿寡母的,自顾不暇,她带着个闺女回老家乡下了。
    怪不得今年写了几次信对方都没回,也没接济家里,让爹妈都活活饿死了,原来人早就不在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