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通过之前大孙的分析,朱元璋也觉得是那个道理。
如今大明打造出来的战舰,绝对是海上霸主。
无论是现有的战船也好,商船也罢,与战舰根本就没有相提并论的资格。
同时自己也见识到红衣大炮的威力,此行清缴海盗,还真的不需要太多人。
但这个“其他事”就不得不让他深思了,凭借自己对大孙的了解。
这小子绝对是那种无利不起早,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如今这般含糊其辞,必定还有其他算计。
对此,朱雄英倒是没有隐瞒的意思,急忙表示道:“没啥,一直以来都是倭寇主动侵袭大明边关!”
“所以他这一次清缴海盗的机会,顺路去倭国走一圈,也算是为大明收点利息回来。”
具体要做些什么,自然是不言而喻,群臣自然也听懂了皇孙殿下的意思。
朱元璋愣了愣,然后重重的点头道:“理应如此!”
这些年来,倭寇入侵,让他烦不胜烦,想要主动出兵攻打倭国,计划却一直被搁浅。
如今大孙说出此等令人振奋的消息,朱元璋自然不会反对,必定无条件支持。
三日后,造船厂的码头上,海风裹挟着咸涩气息扑面而来。
郑和身着簇新的明黄色官服,腰间悬着鎏金腰牌,牌面“钦差海防”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他仰头望着眼前的庞大战舰,船身漆成靛蓝色,三层甲板上整齐排列着三十六门青铜火炮,炮口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大人,第一小队已集结完毕!”副将王景弘的声音打断了郑和的思绪。
甲板上,百名精挑细选的士卒列队肃立,每人胸前都绣着醒目的飞虎纹章——这是朱雄英亲自设计的特遣队徽记。
郑和点点头,转身踏上悬梯,靴底与木质甲板相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亥时三刻,战舰悄然启航。
郑和站在指挥舱内,注视着面前的海图。
根据皇孙殿下提供的海图,东海黑沙屿一带是倭寇巢穴,常有三桅快船出没劫掠商船。
他伸手按在舱壁上的青铜罗盘,指针正稳稳指向东南方,那是战舰上独有的“指南仪”较传统罗盘精准数倍。
两日后,晨曦初绽。
瞭望手突然敲响铜钟:“前方发现船队!二十艘双桅船,挂骷髅旗!”
郑和走到甲板上,举起单筒望远镜——这是格物苑改良的观远镜,镜筒中清晰映出海盗船斑驳的船身,甲板上倭寇正挥舞着倭刀嚎叫。
“各炮位准备,目标左舷前三艘!”郑和的命令通过传声筒传遍全舰。
随着机括转动的轰鸣,三十六门火炮同时转向,炮口喷出火舌,实心铁弹如暴雨般砸向敌船。
首当其冲的海盗船桅杆应声而断,船体中部炸开碗口大的窟窿,海水汹涌灌入。
倭寇们惊惶失措,他们从未见过能在百丈外发动攻击的武器。
尚未回过神来,第二轮炮击又至,两艘海盗船接连沉没。
剩余船只试图靠近接舷,却见战舰突然提速,钢铁包裹的船头如利刃般劈开海浪,直接撞向一艘海盗船。
木质船体在钢铁巨舰面前不堪一击,瞬间支离破碎。
“调转炮口,轰击岛上火炮!”郑和下令。
战舰缓缓转向,对准黑沙屿岸边的石砌炮台。
三轮齐射后,硝烟在海面上蒸腾,与晨曦交融成灰蒙蒙的雾霭。
郑和望着漂浮在海面的残肢碎木,忽然瞥见礁石丛中有人影晃动。
是个浑身浴血的倭寇,正抱着一块破木板向黑沙屿西侧的洞穴游去。
“派十名水性好的弟兄,随我登岛。”郑和解下腰间佩刀,转头对王景弘道:“其余人继续警戒,注意暗礁区。”
洞窟内的景象让明军士卒倒吸凉气:洞壁上挂满晒干的人皮,腥臭味混着海盐气息扑面而来。
最深处的石台上,堆着数不清的玉扳指、金簪子,还有半幅绣着牡丹纹的明缎——显然是从大明商船上劫来的货物。
“大人,这里有幅帛画!”一名士卒举着卷边角焦黑的画轴跑来。
展开画卷,只见朱漆屏风前,几个头戴乌纱帽的倭人正捧着珍珠玛瑙向居中的武士谄媚。
右下角朱砂小楷写着:“洪武十一年,肥前守献大明商货于幕府大人。”
郑和的手指在“洪武十一年”几个字上顿了顿。
那是三年前的落款,也就是说,这些倭寇背后竟有倭国官府撑腰。
他将画轴小心收好,目光扫过洞窟角落蜷缩的几个老弱妇孺,皆是大明百姓打扮。
“带他们上船,伤重的先敷金疮药。”郑和转身时,靴底碾碎了半枚玉扣,“把赃物清点造册,明日卯时启航,目标,对马岛。”
战舰如黑色巨鲸破水而行,对马岛的轮廓在晨雾中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