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不杀你不能平民愤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北唐启丰元年的初春,官道两旁的柳树刚抽出新芽。二十三岁的程道明骑着一匹瘦马,怀中揣着吏部签发的委任状,向着偏远的青阳县疾驰。马蹄踏过泥泞,溅起的水花沾湿了他洗得发白的青衫,却掩不住他眼中炽热的光——寒窗十载,终得入仕,他誓要做个青天大老爷,为百姓谋福祉。
    青阳县衙破旧不堪,大堂的梁柱上结满蛛网。程道明到任那日,师爷老周领着几个衙役来迎,见他衣着朴素,眼神里闪过一丝不屑:“程大人,您这......”
    “莫要以貌取人。”程道明放下包袱,径直走向案桌,“即日起,所有案卷重新整理,百姓的冤情,一个都不许漏。”
    头三个月,程道明整日泡在案卷堆里。青阳县多山地,百姓常因田界纠纷闹上公堂。他不辞辛劳,亲自下乡丈量土地,在田间地头断案。有一回,为了调解两户人家的争水矛盾,他顶着烈日在水渠边守了整整两天,最终让双方心服口服。
    “程青天!程青天!”百姓们举着写有“明镜高悬”的匾额涌进县衙时,程道明眼眶泛红。他抚摸着匾额上的金字,暗暗发誓要将这份清誉守到底。
    然而,平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咸康二年秋,青阳县遭遇洪灾,朝廷拨下的赈灾银却迟迟未到。程道明心急如焚,四处奔走筹措粮食,却发现县里的富商们都在囤积居奇。
    “程大人,这是王员外让我送来的。”一日深夜,老周鬼鬼祟祟抱来一个木箱,打开竟是白花花的五百两银子,“王员外说,只要您睁只眼闭只眼......”
    程道明猛地拍案而起:“把银子抬回去!告诉王员外,敢发国难财,本官定不轻饶!”
    老周吓得脸色惨白:“大人,您这又是何苦?整个州府,哪个官不......”
    “住口!”程道明气得浑身发抖,“我程道明若与他们同流合污,有何颜面面对百姓!”
    此事过后,程道明虽惩治了王员外,却也彻底得罪了当地富商。不久后,一封匿名信送到州府,诬陷他“滥用职权,欺压良善”。州府派来的官员明里调查,暗里却向他暗示:只要肯“表示表示”,这事就能翻篇。
    程道明据理力争,却换来对方的冷笑:“年轻人,莫要太天真。这世道,清白能当饭吃?”
    调查最终不了了之,但程道明的仕途却因此受阻。眼看同期的官员纷纷升迁,他却只能困在小小的青阳县。夜深人静时,他望着铜镜中日益憔悴的自己,心中第一次泛起了动摇。
    启丰三年春,转机终于来了。新任户部侍郎路过青阳县,听闻程道明的政绩,特意召见他。侍郎见他才思敏捷,又写得一手好字,大喜过望:“朝廷正缺你这样的人才,愿不愿意随我进京?”
    程道明欣喜若狂,当即答应。临行前,百姓们哭着送他十里长街,他却不敢回头——他怕自己会舍不得,更怕看到百姓眼中的期待,会刺痛自己愈发不安的心。
    初入京城,程道明被任命为户部员外郎。户部衙门雕梁画栋,往来官员衣着光鲜,与青阳县的寒酸形成鲜明对比。他每日兢兢业业处理钱粮事务,闲暇时便研究账本,很快发现了不少漏洞。
    “程大人好本事。”一日,同僚李主事拍着他的肩膀,“不过有些事,看破不说破,才是聪明人。”说着,往他袖中塞了一张银票,“城东新开的酒楼,今晚我做东。”
    程道明下意识要拒绝,李主事却压低声音:“你可知这户部每年过手多少银子?侍郎大人都......”
    这句话如惊雷般炸响在程道明耳边。他想起青阳县的百姓挨饿受冻,自己却连件新官服都置办不起;想起那些明明不如自己的官员,却靠着钻营步步高升......心中的天平,开始悄然倾斜。
    当晚,程道明鬼使神差地去了酒楼。美酒佳肴、歌舞升平,他从未见过如此奢靡的场面。酒过三巡,李主事带着醉意说:“程老弟,跟着我们干,保你三年买房置地,五年妻妾成群!”
    程道明的手紧紧攥着酒杯,指节发白。就在这时,他想起了青阳县百姓送的匾额,想起了自己当初的誓言。然而,当他看到邻座官员随手赏给歌姬的银子,足够青阳县一户人家一年的口粮时,心中的最后一丝防线彻底崩塌。
    从那以后,程道明开始学着“入乡随俗”。盐商送来的黄金,他半推半就收下了;地方官员的孝敬,他也不再拒绝。有了钱,他换了大宅,养了奴仆,还纳了两房小妾。每次回家,看着奢华的庭院,他都会对自己说:“我只是暂时收下,等攒够了钱,就为百姓多做实事。”
    但欲望就像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再也关不上了。程道明的胃口越来越大,他开始插手官员任免,明码标价卖官鬻爵;在钱粮账目上做手脚,虚报开支中饱私囊。为了掩盖罪行,他在朝中广结党羽,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凡是敢揭发他的人,不是被诬陷下狱,就是莫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