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端详。他知道,这个年轻的对手,总有一天会变得更强,或许那时,他们之间还会有一场真正的对决。
时光流转,雁门关的风沙依旧。但王知化力战萧劲童的故事,却在江湖上越传越广,成为了后辈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说王知化倚老卖老,以大欺小;也有人说萧劲童不自量力,妄图挑战权威。但只有真正懂行的人明白,那场战斗,是老将的坚守与新人的崛起之间的碰撞,是江湖传承中最动人的篇章。
一年后,萧劲童再次来到雁门关。这次,他没有带着随从,也没有了往日的傲气。他远远地站在关下,朝着城头的王知化抱拳行礼:“王将军,上次是我孟浪。今日前来,只为向您讨教真正的武学之道。”
王知化望着城下的萧劲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缓缓走下城墙,拾起地上的长枪,枪头的红缨在风中轻轻摇曳。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对手,而是传承的纽带,是江湖精神的延续。
“好!”王知化的声音在雁门关回荡,“那就让我们再切磋一次,不过这次,点到为止。”说罢,他提枪上前,萧劲童也握紧判官笔,两人的身影渐渐融入夕阳之中,仿佛一幅永不褪色的江湖画卷。
北风卷着砂砾扑在雁门关城墙上,六十岁的王知化将青铜酒盏重重磕在案几上,震得沙盘里的小旗簌簌发抖。三日前送来的军报已被他摩挲得边角起毛,北燕铁骑踏破了玉门关,正朝着雁门关杀来,沿途州县竟无一人能挡。
“老将军!”副将周明远撞开帐门,甲胄上还凝着冰碴,“朝廷急报!”
王知化的手指在“雁门关”三个字上顿住。八年前那场惨败后,他被削去兵权,贬为庶人,直到半月前边关告急,新帝一纸诏书才将他重新召回。如今看着周明远递来的圣旨,朱红印泥在暮色中泛着血光。
“命王知化即刻挂帅,统领雁门关守军,若再失一城,提头来见。”周明远念完圣旨,偷瞄老将军的脸色。只见王知化布满皱纹的脸上看不出喜怒,枯瘦的手指却深深掐进了掌心。
当夜,王知化独自登上城墙。寒风猎猎,吹动他褪色的披风,远处烽火连成一条暗红的线,如同一条蜿蜒的伤口。他望着苍茫夜色,思绪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时他还是个年轻的校尉,跟随先帝南征北战,一杆长枪挑落过多少敌将的头颅。
“老将军,该用膳了。”亲兵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回忆。王知化转身,瞥见城墙下新兵们正在操练,动作生疏,眼神怯懦。他轻叹一声,这些新兵大多是临时征召的流民,能活到明日清晨的,恐怕十不存一。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浑身是血地冲来:“报!北燕先锋军已到十里外!”
王知化眼神瞬间锐利如鹰,他大步走下城墙,直奔兵器库。尘封八年的玄铁长枪就挂在墙上,枪杆上缠着的红缨早已褪色,但枪尖依旧寒光凛凛。他伸手握住枪柄,熟悉的触感让他浑身热血沸腾。
“备马!”王知化的声音在兵器库中回荡。周明远大惊失色:“老将军,您这是要……”
“提枪上阵有何不可!”王知化翻身上马,长枪一振,“传令下去,全军列阵!”
黎明时分,北燕的战鼓声响彻云霄。王知化骑在战马上,看着对面黑压压的敌军。为首的是北燕王子阿骨朵,他身披狼皮大氅,手中弯刀闪着幽蓝的光。
“老匹夫!”阿骨朵用生硬的北唐话喊道,“八年前没杀了你,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王知化冷笑一声,长枪直指阿骨朵:“黄毛小儿,今日就让你见识见识北唐铁骑的厉害!”说罢,他一夹马腹,率先冲向敌阵。
战场上顿时喊杀声震天。王知化的长枪如蛟龙出海,所到之处,北燕士兵纷纷倒下。他的战马踏过尸体,鲜血溅满了他的战甲。但北燕人多势众,很快将他团团围住。
“老将军,小心!”周明远带着援军杀到。王知化趁机突围,却见阿骨朵正指挥骑兵冲击城门。一旦城门被破,雁门关就完了!
“随我杀回去!”王知化调转马头,再次冲进敌阵。他的长枪舞得密不透风,硬生生在敌军中杀出一条血路。就在快要接近城门时,一支冷箭突然射来,正中他的左肩。
王知化闷哼一声,却没有停下。他咬着牙,一枪挑飞一名北燕士兵,终于赶到城门下。此时城门已经摇摇欲坠,几名北燕士兵正用撞木撞击城门。
“放箭!”王知化大喊。城墙上的弓箭手纷纷放箭,将北燕士兵逼退。王知化趁机指挥士兵加固城门,终于守住了这关键的一刻。
首战告捷,但王知化知道,这只是开始。北燕大军还未真正出手,而他手中的兵力不足对方十分之一。回到帅帐,他看着地图,眉头紧锁。
“老将军,朝廷的援军什么时候到?”周明远担忧地问。
王知化苦笑:“怕是等不到了。朝中那些人,巴不得我死在这雁门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