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还有何话说?”
张小释捡起书信,仔细端详,突然哈哈大笑起来:“陆沉渊果然好手段。不过,他恐怕忘了一件事。”他猛地扯开官袍,露出胸口密密麻麻的伤疤,“这些,都是当年在北疆与北狄作战时留下的。我张小释若要谋反,何必死守边疆,让北狄铁骑践踏国土?”
大臣们纷纷起身,望着张小释胸口的伤疤,眼中露出敬佩与同情。是啊,这些年北境安稳,多亏了张小释在枢密院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若说这样的人会谋反,谁能相信?
“哼!花言巧语!”赵彪恼羞成怒,“来人,给我拿下!”
锦衣卫们正要动手,却见张小释突然掏出一枚虎符,重重拍在案上:“我倒要看看,谁敢动我!”
虎符一出,满堂皆惊。这是北境三十万大军的调兵凭证,有此虎符,张小释便能调动半数北唐军力!赵彪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怎么也没想到,张小释竟将虎符带在身上。
“张大人,这……这虎符不该在陛下手中吗?”有大臣颤抖着问。
“陛下特许我暂掌虎符,以应对北狄随时可能的进犯。”张小释目光如炬,扫视全场,“陆沉渊等人构陷忠良,意图扰乱朝纲,其心可诛!今日,我便要请各位大人做个见证!”说罢,他提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奏章,历数陆沉渊等人的罪状。写完后,他将奏章与虎符交给心腹,命其火速送往北境,交给镇守边关的老将军王知化。“赵百户,你还要执迷不悟吗?”张小释望向呆若木鸡的赵彪,“是要跟我去北境,当面对质,还是现在就滚?”赵彪咽了咽口水,终于意识到自己踢到了铁板。他恨恨地瞪了张小释一眼,带着锦衣卫灰溜溜地离去。而这一幕,也让在场的大臣们对张小释更加敬佩,同时也对陆沉渊等人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然而,张小释知道,这只是开始。陆沉渊绝不会善罢甘休,而他与锦衣卫之间的这场博弈,也远没有结束。深夜,枢密院灯火通明,张小释望着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找到确凿的证据,扳倒陆沉渊,否则,不仅他自己性命难保,北唐的江山社稷也将陷入危机。就在这时,一名暗卫悄然潜入书房,递上一封密信。张小释打开一看,瞳孔猛地收缩——原来,陆沉渊正在密谋联合朝中几位大臣,发动政变,扶持傀儡皇帝上位!“来得正好。”张小释冷笑一声,将密信收好,“既然你要找死,那我就成全你!”他立刻召集心腹,商议应对之策。几日后,朝堂上风云突变。陆沉渊等人以为胜券在握,在早朝时突然发难,指责张小释谋反,并拿出了所谓的“证据”。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张小释早有准备。“陛下,臣有话说!”张小释出列,神色镇定,“陆沉渊等人构陷忠良,意图谋反,证据确凿!”说罢,他命人呈上那封密信,以及其他搜集到的证据。皇帝看着这些证据,脸色阴沉得可怕。陆沉渊等人见状,顿时慌了神,纷纷跪地求饶。但一切都已经晚了,皇帝大怒,下令将陆沉渊等人打入天牢,秋后问斩。这场风波终于平息,张小释也因此事在朝中威望大增。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勤勉地处理政务。他知道,北唐的危机还远没有结束,只有让国家强大起来,才能抵御外敌,让百姓安居乐业。在之后的日子里,张小释继续在枢密院为北唐的江山社稷操劳。他推行新政,改革军制,使得北唐的国力日益强盛。而他与锦衣卫之间的那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也成为了朝堂上下传颂的佳话,让人们记住了这位刚正不阿、智勇双全的枢密副使。北唐枢密院的朱漆大门在暮色中泛着冷光,张小释抚了抚腰间新换的羊脂玉坠,金丝绣着云纹的袖口扫过案头堆积的军报。他望着最上面那封雁门关加急文书,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文书边缘——那里印着王知化刚劲的落款。“大人,三皇子府的人来了。”贴身小厮尖着嗓子在门外禀报。张小释立刻收起脸上的阴鸷,换上一副温润如玉的笑容,亲自迎到门口。只见三皇子的贴身太监捧着鎏金托盘,上面躺着一枚晶莹剔透的翡翠扳指。“张大人劳苦功高,殿下特命奴才送来此物聊表心意。”太监谄笑着,眼睛却在屋内扫来扫去,“听说大人正在处理雁门关军务?”张小释接过扳指,心中暗骂三皇子心急,面上却不动声色:“些许小事,怎敢劳殿下挂怀。不过是王将军又在夸大其词,想多要些粮草罢了。”他故意将“王将军”三个字咬得极重,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送走太监后,张小释回到书房,从暗格里取出一本密账。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着他这些年收受的贿赂,光是北疆盐商的孝敬就足够装备一支千人骑兵。他翻到最新一页,蘸着朱砂写下一行小字:雁门关十万石粮草,改道青州。第二日早朝,张小释特意换上崭新的绯色官服,站在班列之首。当王知化的加急军报被呈到御前时,他适时出列,声泪俱下地说道:“陛下,臣近日核查各地粮库,发现半数以上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