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真正能让他们豁出去的......是恩情。
“你的任务是确保帝陵在文帝祭之前,没有任何人能踏足!”
“这也不难!”
“刚刚宇文成都这么一场,应该不会有人再敢来窥探帝陵了!”
“当然,若是有人不长眼......那你就暗中除了!”
隋文帝不愧是大隋皇朝的开国皇帝,言语之间,杀意平淡,却是颇为可怕!
“长安最近不是传闹鬼吗?”
“那就随了他们的意!”隋文帝目光如常,淡淡的道。
闻言,张公公点了点头,心中发狠。
若是再有人敢窥探帝陵,他定要以血腥,杀鸡儆猴!
而此时,隋文帝眸光一闪,沉声道:“还有一件事,朕要你找到当年为独孤皇后诊脉和接生的太医!”
话音落下!
张公公忍不住怔了下,不明所以,但还是点了点头。
在将事情都吩咐下去之后,隋文帝挥了挥手,负手在后,静静立在帝墓之前。
张公公顿时会意,旋即起身,对着隋文帝躬身行礼,缓缓退出了帝墓。
而随着张公公的离去,偌大的墓园,也是再度变得安静下来。
忽然,隋文帝轻声道:“出来吧。”
下一刻,帝墓之中,两道阴影似的黑气,诡异的涌动而出!
“啧啧,真不愧是被誉为第一横勇无敌的宇文成都!”
“我等只是一丁点的波动没有藏住,竟然就险些被他发现了!”
“真是吓人啊!”
黑色雾气翻腾着,隐隐浮现出两道身影!
他们漂浮至帝墓之前,与隋文帝并肩而立,阴森诡谲。
那暗沉沉的声音有些嘶哑,隐隐带着些许惊惧,似是在后怕。
如果隋州总管杨五道在这里的话,一定会听出来这两个声音的主人。
他们正是当日潜入隋州,盗取隋文帝行宫的两个鬼神!
而他们......也正是从睢阳城一战中逃走后,下落不明的徐偃王和宋襄公!
这俩鬼王不知怎么办到的,竟然从阴间将隋文帝的魂魄,带回到了人间!
“你们的手段还真是诡谲,忠孝王当面在前,竟然也没觉察到你们的存在。
隋文帝神色平静,若有所思的打量着徐偃王和宋襄公。
他是知道睢阳城的存在,在世之时,还曾动过念头,想要派兵推平了睢阳城。
但最后,隋文帝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为,彼时天下初定不久,人心浮动,不宜动兵。
然而,讽刺的是,他没做到的事情,杨广却做了。
而且做的还很漂亮。
嗯......倒也没有那么漂亮,不然他也不会在这里了,隋文帝心中暗暗摇头。
“嘿嘿嘿,我等为鬼神,自然有独特手段!”
徐偃王冷笑一声,大隋忠孝王的名头,或许在这人间很响亮,也能唬得住人。
但是,他们可是阴间鬼王!
更是曾经在酆都城为鬼吏,自是有着不凡手段。
“你不用问太多,只需知道,我等所行之事,与你无关,也与大隋无关。
宋襄公瞥了一眼隋文帝,似是猜到了他心中所想,神色很是冷漠。
“那么,你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隋文帝皱了皱眉,对于这个问题,他已经好奇与疑惑了许久。
他原本是徘徊在黄泉路上,心中有怨恨,亦有执念,不愿踏上轮回之道。
然后,突然就被徐偃王和宋襄公找到,带回了人间,进入了帝陵。
对于这俩鬼王的目的......他可是很好奇的。
“我们的目的你不需要知道!”
“目前,我们也只是暂借你的帝墓,修行一段时间!”
“至于之后的事情,就与你无关了!”
徐偃王阴冷的声音,在这帝墓之中回荡。
隐隐间,带着些许让人毛骨悚然的恐怖之意。
隋文帝眯起眼睛,但却没有说话,只是目光在这俩鬼王之间来回扫视。
随即,他点了点头,道:“不管你们的目的是什么,莫要忘了你们与朕的约定!”
只凭一个张公......想要杀了如今坐在帝位上的杨广,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隋文帝还需要更强力的外援。
比如两位阴间鬼王!
“嘿嘿,当然,你放心吧!”
徐偃王和宋襄公脸色沉了下去,一听到这话,当即沉声道:“我们与那位隋二世......”
“也有账要算的!”
“对付他,自然是不会吝啬出力!”
睢阳城一战,直接让他们两个鬼王,沦为了丧家之犬。
伍云召固然是凶手,但真正的罪魁祸首,还是杨广这个隋二世!
“隋二世......”
对于这个称谓,隋文帝似乎有些感触,神色恍惚,有些不太自然。
良久后,他继续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合作愉快!”
话音落下!
徐偃王和宋襄公眼中浮现出一抹阴森,冷笑道:“合作愉快!”
轰!
随即,两个鬼王化作云气,溃散而开,重新投入了帝墓之中。
只剩下隋文帝的残魂,孤零零立在帝墓外,显得有些孤家寡人的可怜意境。
这九州江山是他打下来的,大皇朝也是他创立的。
但最后,他却被子弑父,夺走了帝位。
如今,更是连死后都不安宁,帝墓被两个鬼王鸠占鹊巢!
这实在是有些......哀戚。
而一切的源头,就是那如今坐在帝位上的二世!
“杨广......不,你不是杨广,不是朕的儿子!”
隋文帝负手而立,凝视着遥远的天边尽头,仿佛能看到那座极尽繁华的东都。
还有在东都之中,端坐在帝位上的二世。
“不管你是什么怪物,既然敢侵占朕的儿子,窃我大隋江山帝位!”
“那朕......就将你诛了!”
“还我大隋,还人间一片清明!”
时间悠悠而过。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
洛阳城中的文武百官,以及百姓和勋贵们,都已经陆续启程,前往了长安城。
他们或是为文帝祭筹办做准备,或是想要亲眼参与文帝祭这一盛事。
而一些三品以上的大臣,或是年轻有为的官员,接了旨意留在洛阳城,准备与帝辇一起出发。
除此之外,因为文帝祭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
因此,在杨广与大多官员离开洛阳城后,城中还需留下一两位柱石大臣。
这个人选.......最终定了杨素。
其会留在洛阳城,带领其他官员,坐镇中枢。
事实上,杨广本意倒是想让牛弘留在洛阳城。
但后者是大儒,此番文帝祭为盛事,牛弘这位大儒不能缺席,必须一起前往长安城。
所以,最后杨广只能让杨素留在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