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音,凑近半步,“刚才在林部长那边,她透露了个消息,南洋那些华商巨头这次眼睛都亮着!他们愿意联手入股咱们这个项目,只要咱们造的船肯挂炎华商旗,他们保证,同样的航线,定价比约翰国那帮孙子至少压下去两成!光这个市场就足够咱们启动回本了!”
话音未落,国资署那扇厚重木门被推开,林志玲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账册走进来,账册里还夹着几张显然联署着不少名字的信笺。“刘大人,”她声音清脆利落,径直走到刘德华案前,把账册连同那几张纸一起拍在桌面上,“看看苏门答腊那边几家大橡胶园主的联名信!从苏门答腊运橡胶过来,用明轮货船慢吞吞地爬,五天是快的!要是能用上咱们的螺旋桨船,三天准到悉尼港!光这一条主要航线,一年下来省掉的运费差价就高达三千龙元!”她修长的手指精准地点在账册某一页上密密麻麻的铅字旁,那里被醒目地圈了几个红圈,“这些老板们拍了胸脯:船只要跑起来,第一年的货仓位置他们联合包销一半!剩下那一半的客票散单随随便便就卖完了!”
刘德华盯着账册上的数字和那几份带着南洋特有印染签章的联名信,眼光锐利地扫过一旁那信心十足的螺旋桨图纸。只听他那搁置片刻的算盘珠子突然又清脆地响了起来,噼啪几声脆响过后,他猛地一拍案面:“那就这么定了!首批,先造三艘!”他提笔在批文上果断签了字,朱砂印泥沉甸甸地印下去,颜色红得像是沁入了纸背的血气,“第一艘,叫‘同泽号’!名字取的好,同舟共济,恩泽桑梓!第二艘,就叫‘南洋号’!铭记侨胞襄助!第三艘……”他顿了顿,看了一眼林志玲和刘亦菲,“第三艘先留着船壳,不用急着下水!等工建部万部长她们的升降机在船坞正式测试成功了,把这大件设备直接装到第三艘的船尾货舱!以后专门用来运输矿山机械、大型锅炉那些动辄十几吨重的大家伙!”他忽地嘴角扬起来,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记得告诉苏门答腊的陈总督,‘同泽号’下水试航头一程,就放爪哇去!让咱们南洋自己人好好瞧瞧——咱们炎华的船,可不光是提着炮管去打人的!它更能实打实地运糖赚钱!让大伙儿的口袋都暖和起来!”
卧龙岗钢铁厂那巨大厂房里传出的锻锤声,带着一种沉重如同大地心跳的节奏,轰轰隆隆地震荡开来,连房梁上积攒的灰尘都被震得扑簌簌往下掉。就在厂房东北角的临时工棚里,万茜正弓着腰,满头大汗,小心翼翼地将最后一个打磨得铮亮的黄铜齿轮,装进那台缝纫机原型机的骨架深处。她屏住呼吸,轻轻转动一侧的手柄,只听一阵细微却又充满活力的机械嗡鸣响起,黄铜齿轮紧密咬合,带着坚韧的棉线,竟轻松地穿透了三层厚实的军用帆布,拉出的针脚笔直得如同用尺子量过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铁骨生花·机杼鸣春·云阶可登(第2/2页)
纺织厂派来观摩学习的几个女工头,挤在工棚窄小的窗户外面,使劲扒着窗户缝往里瞅。其中领头的那位年纪最大的女工王桂香,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件刚刚缝制了一半的水兵制服袖口,看着屋里那台神奇机器的眼神,是既热切又掺杂着一丝说不清的紧张。她用惯了针的手指因为常年累月的劳作,几个关键关节都肿大变形,此刻竟有些抑制不住地微微发抖——即便她已经是厂里公认缝得最快、针脚最匀的顶尖高手了,可一整天不吃不喝埋头苦干,也绝不可能缝完这样一件带复杂口袋的袖口!
王桂香猛地往前凑近了些,布满褶皱的眼睛死盯着那穿针走线的钢针,哑着嗓子喊了出来,声音在机器的轰鸣里显得有些尖利:“万部长……万部长!这宝贝疙瘩,能……能调那线的松紧不?”她下意识地揉了揉自己又粗又肿的右手中指关节,那是几十年里被细小的针尾硬生生磨出来的鼓包和老茧。
“能!”万茜直起腰,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珠,立刻抓住机会讲解操作。她伸出同样沾着油渍的食指和拇指,拧动机身侧翼一个不起眼的黄铜旋钮,咔哒轻响,原本崩得笔直的棉线肉眼可见地放松了一小截。“您瞧见这了没?缝厚实的帆布、麻布这类硬朗的料子,就把这个旋钮往紧里拧一格,线就勒得深点、结实点;要是缝细软的棉布、绸布,想做得精细些不起皱,就把它往松里回一档,道理跟你平时用针线时自己凭手感掌握松紧劲儿一模一样!机器比人手更准,省力气!”
王桂香枯瘦得像干树枝一样的手掌,颤巍巍地摸上缝纫机那硬朗光滑的木质台面。一种混杂着难以想象的未来感与切肤痛楚的强烈情感猛地涌上她的眼眶,浑浊的眼泪竟毫无征兆地大颗大颗滚落下来,砸在积着薄灰的木板上。“要是……要是去年……厂里要是有这么一个宝贝疙瘩……我那苦命的闺女……”她哽咽着说不下去。旁人有知道内情的,低声解释道:去年王桂香那在另一家小制衣厂做工的女儿,就因为在赶工时针没捏稳,长长的手缝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