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家事自家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来找李小梅和李小鹿。
    李小梅她俩赶紧把碗里饭菜扒拉干净,然后就跟着小伙伴出去玩儿,她们也有自己的小圈子啊。
    随后,就看到赵广定还有赵老板子等几个村民都吃完饭熘达过来,李卫国一家也吃得差不多了,就和大伙一起到院子里,一边乘凉一边闲聊。
    人越聚越多,鲁大龙和林青两口子也过来,大伙在当院的葫芦架下边,用淳朴的乡音拉呱着,李卫国觉得,这才是家乡该有的样子,不管你在外面经历怎样的风雨,获取如何巨大的成就,回到家乡,心灵都会变得宁静下来。
    不大一会,老村长和王队长他们也都来了,聊聊村里的情况。
    今年大馒头屯都集体种植了水稻,总面积两千多亩,几乎占了屯子里耕地的一半以上。
    各家除了少量种植小麦和包米谷子,够自个家吃的,够交公粮的,剩下的土地,都开垦成水田。
    村里的氛围也越来越好,去年有些没种水稻的,还瞅着有点眼红,出现过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是今年,这种情况基本消失。
    在这种气氛中,老村长和王队长他们,觉得开展各种工作都轻松许多。
    王队长还说了个事:“国子,大伙都张罗着盖新房子,就是这建筑材料和工程队不好弄。”
    买房子置地,是农民最朴素的观念,条件允许,肯定先做这两件事。
    尤其是房子,大伙看着李卫国家的五间大瓦房,都羡慕得很,手里都有点余钱,所以也都想盖大房子,这时候人口都比较多,大人孩子都挤在一铺大炕上,十分不便。
    只是现在私人的包工队还没有兴起,建材也紧张,想盖房子可不容易。
    李卫国琢磨了一下:“队长叔,我觉得,咱们要建,就全都建二层的小楼,各家各户都统一规格,那瞧着才漂亮呢。”
    这话立刻把村民的兴趣都给提起来,赵广定使劲一拍巴掌:“还是国子想得长远,咱们村里总来参观检查的,各家都盖上小楼,那才能显出咱们屯儿的尿性!”
    就连老村长,都频频点头,认可了赵广定的说法。
    随着大馒头屯的事迹上了报纸,已经成为发家致富的典型村,甚至都有外省的考察团。
    老村长也觉得,在村容村貌方面,确实应该改善。
    不过他心里也有疑问:“国子,住楼当然好,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谁不盼着这样的日子;可是咱们农村住楼房不大方便吧,大伙都习惯睡火炕。”
    李卫国笑着答道:“村长爷爷,咱们一楼就跟现在住的房子一样,也有土灶和火炕,二楼再放几张床啥的,给家里的孩子住,这样还能省下不少宅基地呢。”
    是这个理儿,老村长点点头,认可了李卫国的说法。
    其他村民也都很是兴奋,他们也不敢想,这辈子还能住上楼房。
    “俺家同意建楼,这大人孩子挤一个屋,晚上干点啥事都不爽快。”赵广定带头嚷嚷起来,引来村民一阵哄笑。
    这话其实也喊出了村民的心声,不过这个年代都是这样过来的,以前是条件不允许,现在有钱了,当然要追求更好的生活。
    在兴奋过后,王队长又开始发愁:“这要是盖楼的话,材料和工人更成问题了。”
    李卫国则笑着摇摇头:“队长叔,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村里往上打个报告,镇里县里都肯定大力支持,到时候啥都有了,咱们负责掏钱就成。”
    有道理,老村长眼睛一亮,他们村现在是县里的典型,要是都盖起二层小楼,县领导脸上也有光不是,所以肯定支持。
    于是这件事就敲定下来,老支书乐颠颠地和王队长他们去写报告。
    天也渐渐黑了,大伙这才陆陆续续回家。
    李卫国则踏着月色,和大山一起去鹿场,李小梅和李小鹿一瞧,自然也跟了去。
    一边走,李卫国一边和大山说明情况,至于如何选择,他还是尊重大山的意见。
    如果大山想要留下来守候这片大山,李卫国肯定支持。
    如果大山想去打捞船上纵横四海,李卫国更喜欢。
    “国子,你说打捞船上的人,都是退伍兵?”大山在思索一阵之后,忽然问道。
    李卫国点点头:“现在他们正在南海,有外国的寻宝者,跑咱们这边来占便宜,我准备跟他们斗斗法。”
    他说的当然是那个在国外十分受人追捧、但是在华夏却令人痛恨的迈克哈彻家族。
    “好,我去船上!”黑夜中,大山的声音无比坚定。
    啊,李小鹿忍不住拽住大山的衣袖,这小家伙跟大山的关系最是亲密。
    李卫国伸手摸摸李小鹿的脑瓜:“你大山哥要去海上搏击风浪,潜龙腾渊,要是一辈子都留在这边山林,那就太可惜啦。”
    李小鹿听得似懂非懂,不过她还是点点小脑瓜,三哥的话,她最听了。
    乘着夏夜的凉风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