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车头就四千多呢,钱不够。
卖不上小四轮,开春就没法改田,自然也来不及种水稻,耽误一年,得少赚多少钱啊。
所以谢老抠急得嘴唇子直起泡,天天央求赵老板子:“老板子,要不咱们两家合伙买一辆吧?”
赵老板子当然不干:“听国子说,卖水稻的钱,马上就要回来了,俺家买俩小四轮都够了,谁跟你合伙?”
“就是,老抠你抠抠搜搜的,跟你合伙买四轮子,加油的时候,多了少了的,算谁的?”赵广定也在场,开始习惯性揭老底。
谢老抠也不恼,立刻转移目标:“广定啊,要不咱们俩合伙买吧?”
赵广定一挥胳膊:“你可拉倒吧,俺可不准备买小四轮的,主要是用不上,俺一多半时间长在鹿场,俺媳妇儿也在鸡场那边忙活,买回来放家里当摆设啊?俺琢磨着买一台大电视,老婆孩子坐炕头上天天看电视,那才叫美滋滋呢。”
谢老抠哪肯死心:“广定,要不你借给俺两千块钱吧,俺没四轮子可不行,求求你了。”
为了小四轮,谢老抠都快魔怔了,竟然放下身段,一个劲给赵广定作揖。
大伙也都哈哈笑:“老抠,要是借二十三十的,哪怕是二百块钱也行,你这一张嘴就两千块,也太多了吧?”
谢老抠自个也觉得不现实,要是别人朝他借钱,能从他手里借出来两块钱,那都是高手。
就在他没抱啥希望的时候,老赵忽然发话了:“行啊,不就两千块钱嘛,俺借给你。”
这下整得谢老抠都以为自个耳朵听岔了:“广定,你说啥?”
赵广定使劲拍了下胸脯:“俺借钱给你家买四轮子,老抠,当年俺还记得呢,有一回酒瘾犯了,找你媳妇借了两块钱,打了二斤酒,这事俺可没忘。”
“这败家娘们,咋能借给你钱呢,还了没有?”谢老抠一听就火了,嘴里嚷嚷两句,这才想起来,赵广定现在已经不是原来的赵光腚了,于是连忙嘿嘿两声,“还是俺媳妇有先见之明。”
哈哈,大伙都忍不住笑起来。
正这时候,王队长推门进来:“公社来通知了,上边发卖稻谷的钱了,明个都拿着户口本,去公社领钱。”
嗷。屋子里的欢呼声响成一片,差点把房盖掀起来。
李卫国在家里也接到这个消息,他也当然高兴,他家种的水稻最多,当然钱也是最多的,在十五万块左右。
同样高兴的还有大姐李金梅,在吃完晚饭之后,就从柜子里拿出来一个纸盒子:“国子,正好也快年末了,咱们拢拢账。”
“大姐,三哥,我帮你们算!”小当家这个小财迷立刻也凑上来。
“小梅你快点写作业去。”李金梅想把小当家支走。
“早都写完了。”李小梅可不好湖弄,现在吃两顿饭,放学早,时间也非常充裕。
李卫国伸手摸摸他的小脑瓜,他倒是不介意:“行,咱家小梅数学最好了。”
那是,李小梅可积极了,立刻拿来铅笔和草纸,还真像那么回事。
李金梅打开纸盒子,李小梅嘴里立刻呀了一声,只见纸盒子里面,全都是一本本存折。
除此之外,李金梅还有一个家庭收支的账本,每一笔钱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一算不要紧,一年下来,收入非常可观。
最大的收入就是水库了,光是鱼行那边的零售,每个月都有三五千块钱的进项,一年下来,足有五万多元。
其次就是养鸡场,禽蛋的收入也不少,尤其是今年,鸡鸭鹅的数量翻倍,收入也水涨船高,每天的收入也将近百元,一年下来,也三万多块。
只是这一块的成本比较高,饲料啥的,基本就刨去一半。
另一项则是李卫军的奶牛场,收入虽然是最少的,但是也破万了。
零零散散的,还有鹿茸麝香之类的收入,加在一起,总收入超过十万块。
而且马上还有卖稻谷的收入,保守估计,拢共也能有三十几万。
“哇,咱家一年能赚这么多钱啊!”李小梅算完总数之后,也忍不住哇哇大叫。
“这还没算支出呢,你以为只进不出啊,都跟你那储钱罐似的。”李金梅用手指在小妹的脑门上戳了一下。
“嘻嘻,姐,那还是剩的多。”李小梅抱着装存折的纸箱子,心想这要是自己的储钱罐就太好了。
这时候,三哥的声音忽然传进她的耳朵:“这些钱,还是不够用呀。”
啊?李小梅下意识地抱紧了纸箱子。
李卫国咂咂嘴:“今年还有一项大支出,咱们还得继续包山头呢。”
包山头的计划,李卫国是准备三年完成的,去年都是从罐头厂那边走的账。
本来以为今年够用了呢,现在看还是差了点,毕竟家里也得留几万块的活动钱儿。
其实还有一笔账没算,他手头还有价值百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