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买买买,当然要买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留在这边,李卫国就领着妹妹回家,手里还拎着一个剥了皮的猪腿,到家就烀上了。
    吃饭的时候,林青和鲁大龙两口子过来蹭饭,主要是林青帮着做饭。阑
    赶上孩子哭闹的时候,李金梅忙着哄孩子,都没工夫整饭。
    这种情况,以前再常见不过,一般都把孩子栓到炕上,自己爬着玩,反正不掉地上就行。
    至于孩子哭两嗓子啥的,哭又哭不坏,不能耽误干活。
    要是家里孩子多的,基本就是大的哄小的,一般的小女孩,六七岁就能哄弟弟妹妹了。
    其实李卫国小时候,就是大姐给哄大的,李金梅就天天背着弟弟在外面玩,毕竟她也才是十岁不到的小孩子,也贪玩啊。
    要是把小李卫国给磕着碰着啥的,回家还得挨一通训。
    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李卫国才特别尊敬大姐。阑
    吃饭的时候,鲁大龙还一个劲向李卫国询问:“国子,水稻也快收了,今年那个南韩的客商,还收不收咱们的知青稻了?”
    这个问题,李卫国也没和金长顺沟通,于是安慰道:“放心吧,只要咱们的稻米好,那就不愁卖。”
    “对,皇帝女儿不愁嫁。”林青也补充一句,说完又白了鲁大龙一眼,“谁像我似的,嫁给你个穷光蛋。”
    说完她自个也笑了,其实这小两口现在很幸福。
    不仅仅是鲁大龙惦记着这事,等吃完晚饭,陆陆续续的,不少村民都过来询问,基本都是种植水稻的村民,连王队长和老村长都熘达过来。
    村子里,今年有一多半人家,都种植了水稻,总面积超过千亩,大伙都盼着能有个好收成呢。
    大伙正在李卫国的家里聊天,就听外面传来汽车喇叭声,王队长大喜:“肯定是大贵子回来了,正好问问他,他跟那个南韩人常接触。”阑
    对,是这个理儿,大伙一听,都一窝蜂似的跑出去。
    李卫国也好长时间没见着田大贵了,正好找大贵叔有事商量,他淘来的黄金,还准备叫田大贵帮忙出手呢。
    不过金沙的话,肯定不像上次的金条那么容易带出去。
    毕竟金条还可以说是留着收藏,勉强说得过去,金沙就不行了。
    但是在国内又没有销售的渠道,实在不行,李卫国就准备跟着田大贵跑一趟,他过海关肯定是没问题的。
    很快,村民就簇拥着田大贵进屋,后面还跟着王燕。
    她隔三差五的,也会回家住两宿。阑
    “国子,你回来俺就放心啦。”田大贵瞧见李卫国,一颗心终于落地。
    李卫国笑着和他打招呼,又和王燕点点头,叫了一声“二嫂”。
    几个月不见,王燕的变化也不小,愈发显得干练,李卫国觉得,没准他二嫂以后能成为女强人。
    大伙打过招呼,都自个找地方坐了,赵老板子就迫不及待地询问:“大贵子,今年还收不收稻米啦?”
    田大贵使劲一拍大腿:“那天金长顺派人来收山货的时候,还说起过这件事,他们说了,要是品质能赶上去年的,那肯定接茬收!”
    “价格呢?”谢老抠连忙又问了一句。
    这个也是大伙的心声,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盯着田大贵,要知道,去年的稻花香稻米,两元钱一斤呢,价格基本上是普通稻米的十倍。阑
    “价格当然不变,不过必须得是大粒儿的稻花香。”田大贵又强调了一番。
    去年的时候,产量比较少,金长顺运回去的稻花香,也没有出售,基本都赠送给关系户。
    结果自然是征服了那些吃大米的,都追着金长顺购买。
    所以金长顺也早早就打过招呼,准备今年再开发这个新项目。
    他们国内人多地少,大米又是主食,基本都依赖进口。
    以前他们主要是从东南亚一些国家进口,那些地方出产的稻米,跟稻花香一比,差了好几个档次。
    在得到田大贵的保证之后,村民脸上立刻都乐开花,鲁大龙更是狠狠砸了一下拳头:“妥了!”阑
    虽然现在还没割稻子呢,但是稻米基本已经上成,鲁大龙天天都搓点稻谷下来研究比对,在他看来,不仅仅颗粒饱满,而且比普通的稻米都要大一号,甚至比去年的大粒儿稻花香,还大了少许。
    不用说,产量肯定是有保障了,亩产千斤以上肯定没问题,关键就看出售的价格,要是还能卖到两块钱一斤,那就厉害了。
    一亩地就能收入两千块,凡是种水稻的,最少也是二十亩起步,否则也犯不上把旱田改成水田。
    村民们心里也都有一笔账,越算越是心惊:难道俺家也能赚两万块钱?
    前年没分队的时候,连二百块钱都赚不上,这一下子就能赚两万了,不敢想,真的不敢想。
    赵老板子激动地从炕沿跳到地上:“要是真能成,俺高低先开回来一辆小四轮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