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变化是真大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小梅回头说了一句:“小玉姐,你和三哥睡吧。”
    这一下可把吴小玉造了个大红脸,其实李小梅说的没毛病,按照他们这边农村的习俗,订婚之后,过年过节把对象接来,是可以一起住的。
    就算是家里的大人,都主动给创造条件,即便住的地方再紧张,也得想方设法叫他们住在一块。
    “我去鹿场那边。”李卫国起身穿衣戴帽,虽然他也有许多话想跟吴小玉说,但是也不差这一晚。
    他和吴小玉的目光对视,彼此相视一笑。
    尽管四个多月未见,但是两个人基本上每月一封信,许多话,都在信里说了。
    等到第二天,罐头厂那边的王燕和徐明亮也赶了回来,开车送他们的是高大林。
    再加上留在村里的鲁大龙和林青,剩下的这些知青算是凑齐了。
    大伙都聚到李卫国家里,欢聚一堂。
    李卫国叫大姐从柜子里拿出来一个解放包,然后把里面的钱都拿出来,一沓一沓,都是分好了的。
    “我的!”葛卫红欢呼一声,先抢过来一沓,还很是财迷地数起来,一共三百张,还真够她数的。
    “我有没有啊?”高大林也开着玩笑。
    这钱还真没他啥事,不过在罐头厂那边,年底的奖金倒是不少。
    最激动的是鲁大龙和林青,俩人一共六千块钱,再加上工资收入,直接就跨入小康生活。
    别说他们在大馒头屯安家成家,甚至还能往家里邮递回去一部分。
    就像鲁大龙的家里,生活比这边还困难呢,家里两个哥哥,还打着光棍,有了这笔钱,啥问题都解决了。
    所以当李卫国把钱递到鲁大龙手里的时候,这个山东大汉也不由得眼圈一红,眼泪差点掉下来。
    林青轻轻拍着鲁大龙的胳膊:“我们留下来,绝对是个正确的选择!”
    大伙都笑吟吟地望着他们,满眼都是祝福。
    这时候,葛卫红也数完钱,又想起来一项重要的事情:“咱们的水稻种得这么好,不如就叫知青稻吧?”
    大伙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尤其是郑先农,觉得这个名称非常有纪念意义。
    “三哥都取名叫稻花香了。”李小梅别看小,知道的事情可一点不少。
    李卫国还真忽略了这方面,他想了想,也觉得这名字不错,甚至以后开发出来的商品,都可以用这个来冠名。
    于是他也就从善如流:“以后咱们在国内就这么叫,如果出口的话,就叫稻花香,毕竟知青这个称呼,那些老外也搞不懂。”
    分红完毕之后,大伙就开始热烈地讨论下一个话题,那就是王燕和李卫军的喜事。
    其实也没多远,日子早就定了,定在腊月十二,就剩下三四天的时间。
    准备工作早就完成,就等吴小玉他们放假呢。
    像是屋里的家具,以及被褥等等,全部就绪。
    随后就兵分两路,女同胞们都去新房,帮着收拾。
    李卫国家一共五间房子,最东边的两间,是李金梅和郑先农住着。
    隔着一个走廊,中间两间就是准备的新房,最西边的一间小屋子,是属于李小梅和李小鹿的。
    进到新房里面,墙壁是上几天刚刚粉刷的,一片雪白之中,微微透出一丝青色。
    外间屋就算是客厅,里间屋有一铺炕。
    立柜,两个小柜儿,梳妆台,炕琴等等家具,都靠墙摆放着。
    柜盖上方的墙上是一个镜框,里面是王燕和李卫军的一些相片。
    最中间,是两个人的结婚照,这会儿当然没有婚纱啥的,是李卫国给二哥和王燕照的,比照相馆里,多了几分生气,那个一般都比较死板。
    洗印的时候,还特意洗成四寸照,在这个年代,就算是大规格的相片了。
    柜盖上面,摆放着一些家用电器,吴小玉和葛卫红赠送的录音机最显眼。
    本来田大贵还想照着李金梅那时候的样子,也把冰箱彩电都置办喽,不过被王燕谢绝。
    反正他们也不准备分家,没必要都置办双份的,实在太浪费,这个年代的人都崇尚节俭。
    “国子哥,你送的礼物呢,我们怎么没看到?”葛卫红在新房转了一圈,就发现问题。
    “我的礼物早就送出去了,王燕姐很满意。”李卫国笑着答道。
    葛卫红瞧瞧王燕,果然看到她脸上灿烂的笑容,于是就好奇地凑上去:“燕子姐,让我们看看是什么礼物,别被我们的录音机比下去,那国子哥就丢脸啦,嘻嘻。”
    李卫国当然很不满意:“一台录音机你也好意思显摆?”
    这话在当时来说,肯定有点问题。
    就算是在大城市,要是能拎着一台录音机在大街上熘达,录音机里再放点港台歌曲,那绝对都能羡煞旁人。
    葛卫红当然不服气,拉着王燕的胳膊,要她把礼物拿出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