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学术风暴刮起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下喝了一杯水,然后就起身告辞。
    高尚已经给父亲喂完小米粥,跟着出来送客。
    到了院子里,这个小伙子再也忍不住,抓住李卫国的胳膊,泣不成声:“李大哥,救命之恩,我们一家无以为报,感谢的话就不多说了,我听说李大哥你们要建农具厂,等我照顾父亲一段时间,然后我就去你们那里报到。”
    李卫国一问才知道,高尚也是子承父业,学的工程机械,前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家电机厂当技术员。
    也行,老高暂时没请到,请一位小高也不错。
    李卫国也点点头:“先不急,我们的厂子还没影呢,怎么也得来年才能搭起架子,这段时间,你就好好照顾老爷子就成。”
    “还有,你也可以帮我们联系一下你的同事和朋友同学这些,我们厂子薪水还是不错的,像你们这种技术员,月工资最少二百块钱,要是像你父亲那种级别的,月工资最少五百块。”
    这话把高尚都听得一愣一愣的,他现在的工资,才定到三十八块五,感觉就不少了。
    他本来是抱着报恩的想法,才要去帮李卫国工作的,可是现在看来,好像真不错。
    高尚有两个同学,家都是外地农村的,留在春城工作,没房子,没对象,更没钱去改变,平时凑到一起喝酒的时候,都没少吐槽生活的艰辛,或许这还真是一个机会,改变命运的机会。
    高尚望着李卫国远去的背影,心中已经暗暗下定决心。
    李卫国他们没啥事,就逛了一天的商店,给家人买了不少东西。
    转过天来,李卫国又去了轴承厂一趟,这边是关系单位,既然来了,当然要去登门拜访。
    再说了,以后很可能还会在业务方面进行一些合作。
    春城这边,别的不敢说,那些退休的高级技工,一抓一大把。
    因为实行接班制,有些老工人退休都比较早,五十刚出头,照样年富力强,要技术有技术,要经验有经验,李卫国希望多招揽一些,让他们能继续发挥余热。
    轴承厂的于长水看到李卫国,也不由得喜出望外,他五月节前,去过一趟大馒头屯,运了两车鸡蛋鸭蛋回来。
    可惜那个时候李卫国没在家,没见着面,这下可逮住人影了,说啥也不放李卫国他们走,非要在市里多玩几天,他也好尽一尽地主之谊。
    李卫国哪有时间啊,把给于长水带来的山货留下,然后叮嘱他帮忙寻找合适的工人。
    “待遇这么好,哈哈,国子兄弟,要不我去你们厂子得了。”于长水嘴里开着玩笑,但是那股子羡慕,还真不是假的。
    李卫国摆摆手:“于哥你就别跟着掺和了,也不能全找工人,像是销售人员,也帮我们踅摸踅摸。”
    “国子你就放心吧,你真想要,我们轴承厂好几百号退休职工,我都给你领去,拄拐棍的要不?”于长水说啥也没放李卫国他们走,招待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李卫国也算是基本完成了此行的任务,回到农大,正式跟韩教授和秦教授他们辞行。
    校方又挽留了一天,余校长等领导又再次宴请,因为田大贵捐助的五十万元,已经打到农大的账户上,真金白银,一分不差。
    搞得余校长他们天天开会,研究怎么把这笔钱花到刀刃上。
    下边各个院系也开始蠢蠢欲动,搁浅的研究项目,也是时候重新申报启动,一股学术风暴,在农大悄然刮起。
    而田大贵则功成身退,美滋滋地开着小轿车,踏上归途。
    车上除了李卫国和王燕之外,还多了一位客人,就是省报的陈露记者。
    陈记者是来进行深入采访的,力图在报纸上全面展示田大贵的风采。
    她和王燕坐在后排,聊得很是投机。
    两个女人,除了事业,聊得最多的当然是家庭。
    当王燕询问陈记者家里情况的时候,陈记者脸上的神色很是复杂,叹了口气道:“我现在是单身。”
    结果车子勐的一拐,差点开到沟里。
    坐在副驾上的李卫国惊出一身冷汗,他瞧见田大贵开车不大专心,总惦记着从后视镜里瞄人家,于是就连忙和大贵叔替换一下。
    李卫国瞧出来了,大贵叔对人家陈记者好像有点啥想法,所以听到人家现在单着呢,心里有点激动,没控制好方向盘。
    想想大贵叔都四十了,还是光棍儿,也怪可怜的。
    这两年也不是没有给大贵叔介绍对象的,有农村的,也有县里的,不过都没成。
    李卫国知道,大贵叔好歹也是见过世面的,所以一般人他还瞧不上。
    想不到啊,他对这位陈记者竟有点一见钟情的意思。
    既然如此,李卫国觉得可以尝试一下,找个大贵叔不在场的时机,问问陈记者的意思,当然了,最好是在采访结束之后。
    下午一点多钟,小轿车就开进罐头厂院里,正赶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