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热烈的掌声中,捐赠仪式很快结束,接下来,就在这简陋的办公室里,田大贵和李卫国,接受了记者们的采访。
李卫国也没多说,把风头都让给大贵叔,他只是和记者们暗示了一下,在报纸上介绍田大贵的身份的时候,最好提一下,这位田先生是白山雪饼厂的代表,生产销售雪饼的。
就算记者见多识广,也不知道雪饼是啥玩意,因为在这个时代,国内根本就没有这种食品。
出于刨根问底的职业精神,一位记者就特意询问了一下雪饼的情况。
李卫国当然早有准备,拿出一个背包,从里面取出来几袋雪饼,邀请记者品尝。
在嘎吱嘎吱的声响中,记者们都一脸满足,连连点头:好吃,真好吃。
另一位记者忍不住问道:“这么好吃的食品,怎么在商店里看不到?”
李卫国微微一笑:“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是出口日韩等国,不过为了满足国内的消费者,我们马上会有一批产品,要出口转内销,相信到时候就可以在商店里看到雪饼的身影。”
这年头,出口转内销是可时髦的词儿,在民众的认知中,能够出口卖给老外的,那肯定是好东西。
在不知不觉中,这些尚且心思朴实的记者,就被李卫国套路了,不过看他们的表情,好像还挺高兴。
接受完采访,李卫国和田大贵在众位领导的陪同下,共进午餐。
吃饭的时候,巴老透露说:文学奖的奖金,暂定为五万元。
这个已经不低了,比原来预想的要增加十多倍,最初他们计划的是每部作品三千元的奖金。
田大贵虽然觉得还是有点不够劲儿,不过李卫国已经叮嘱过,他也就没再跟着瞎参谋。
巴老处理完这边的事情,还要回沪上,他主要是生活在那边,还热情地邀请田大贵和李卫国去沪上的时候,一定要去他家里做客。
想不到,田大贵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现在竟然混进了文学圈,还是最顶级的,你就说跟谁说理去吧。
第二天,捐款的消息就上了人民报纸,还是头版头条,除了热情洋溢的文字之外,还配了一张照片,是一脸憨厚的田大贵,抱着大幅的支票,赠送给领导的画面。
至于李卫国,根本没露脸,可能是由于拍摄角度的原因。
他本来也不乐意出风头,正好合了他的心意。
这条新闻带来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巨大的,普通百姓都津津乐道,因为一百万对大家来说,实在有点遥不可及。
那些致力于文学的人,则备受鼓舞,又增添了几分创作的动力,凭着自己的本事赚稿费,不磕碜。
还有一些人,则从这件事情,看到了另外一个层面的东西。
比如说报纸上提到的“雪饼”,就引发了民众的热议。
大家都很好奇,这雪饼到底是什么东西,能叫那位捐款的狗大户赚那么多钱。
专门还有一家小报儿,拿田大贵的雪饼做文章,而且在某人的授意下,还写得非常详尽。
比如说生产的雪饼主要出口,为什么能出口呢,主要是原料好,其中添加了一种名为知青稻的稻米,这种稻米出口的价格就是每斤两元钱。
一时间,民众对雪饼这种食品都充满了幻想和期待。
李卫国折腾了几天,捐款的事情终于告一段落。
期间,他往雪饼厂打了几次电话,徐明亮已经派出十几名业务员,带着雪饼的样品,前往各大城市,开始联系销路。
相信有李卫国帮着打下的良好基础,雪饼可以顺利进入到那些国营商店之中。
要不说田大贵的这一百万不白花呢,就相当于办了一张入门证。
李卫国也终于可以轻松一下,筹备自己店铺开业的事情。
经营许可方面,葛卫平已经都跑好了,那二爷还找自己的老伙计,制作了一块古香古色的牌匾,题为:藏宝阁。
这名字是李卫国取的,还被那二爷笑话了好长一阵:就这也敢叫藏宝阁?
或许在普通人眼里,这些金银宝石珊瑚翡翠之类,确实可以称之为宝贝。
但是在那二爷眼里,这些东西,档次太低,像是什么名家字画,五大窑的瓷器,这些才够得上珍宝。
李卫国也不生气,直接把一个背包扔给那二爷:“您老以后相中啥东西,直接就买回来好啦,荣宝斋,首都画店,还有各处的信托商店,没事您就多逛逛,对了,还有友谊商店。”
那二爷白了他一眼:“还友谊商店呢,我进得去嘛。”
现在的友谊商店主要顾客是外宾,还没有对普通市民开放。
李卫国也不搭腔,只是指了指背包。
那二爷索性就打开来,然后狭长的眼睛也一下子瞪得熘圆,好家伙,里面全是一扎一扎的钞票。
不光是大团结,还有几沓外汇券,面值都是一百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