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应对之策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新落座之后,丁副校长先开口道:“我们农大,跟小李有过几次合作,活麝取香以及知青稻这两个项目,都非常有前景,上面也极为重视。”
    “所以听说小李要搞移栽参,还要种植林下参,学校非常重视,派我们来松江县考察,还望诸位领导多多支持。”
    场面话,当然得他这位当副校长的来说。
    刘书记也连忙表态,他好像有点瞧明白了:这不会是小李搬来的救兵吧?
    他还真猜对了,李卫国的计划很简单:用移栽参和林下参,来抗衡金喜顺的毁林种参计划,终归是不能叫对方把林子砍了。
    李卫国也早有准备,从包里取出来一沓稿纸,递给吴教授:“这是我的一点儿不成熟的意见,还请吴教授指正。”
    吴教授翻了翻:“哦,从去年就开始搞移栽参了,小李你能不能详细说说?”
    李卫国向着蒋主任和刘书记等人望了望,用目光征求他们的意见。
    刘书记当然没问题,蒋主任虽然心里不大乐意,但是也勉强点点头。
    这么多年,蒋主任当然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没准农大的人,就是这个叫李卫国的年轻人请来的。
    这些知识分子都是什么脾气,蒋主任深有体会,他们要是急了,才不管你什么领导不领导呢,那是真敢当面锣对面鼓展开辩论。
    李卫国获得首肯之后,这才开口道:“去年我在大棚里面,培育了五十六株人参苗,用的不是园参的种子,而是采自野山参的人参籽。”
    “全部发芽之后,在春天栽种到山林里面,入秋的时候,我又查看一遍,其中有四株参苗被破坏,剩下的全部成活,长势良好。”
    损害是不可避免的,野生环境中,像是野猪什么的,拱出来就吃了,谁也不能天天守着。
    吴教授重视的是移栽的成活率,还是蛮高的。
    李卫国继续说道:“去年我又收集了五百多粒野山参种子,其中一半,已经在大棚里面育苗,发芽率良好,接近百分之九十九。”
    “剩下的一半,我准备留着种植林下参,也好进行对比试验,吴教授,目前大致情况就是这样,您也知道,这是一个长周期项目,需要时间。”
    吴教授满意地点点头:“小李,不错,你能有这个耐心就很可贵,做事情就要有长远计划,目光短浅是要不得滴。”
    夸完李卫国,吴教授的目光又从众人脸上扫过:“我们白山地区,以前是野山参的主产区,但是随着连年挖掘,资源已经破坏得非常严重,小李的做法,很有意义,有林才有参,切不可本末倒置。”
    这番话,堂堂正正,把官员和学者的区别,展现得淋漓尽致,就连蒋主任,都不好意思和吴教授对视。
    而丁副校长也笑吟吟地接过话茬:“移栽参和林下参这个项目,我们农大准备和小李进行合作,直接向国家相关的部委进行申报,如果成功的话,相信对整个野山参的产业都会形成巨大的促进。”
    这话无形之中,一下子就把高度给拔起来,蒋主任也意识到:如果省里继续坚持毁林种参的话,那可有得瞧了,搞不好,又会在报纸上引发一场大讨论不可。
    很显然,领导是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也就是说,毁林种参的事儿,基本要泡汤。
    而金喜顺那边,也有翻译在一直给他进行讲述,金喜顺的眉头也渐渐皱紧,他也同样意识到这一点。
    不过听着听着,金喜顺忽然又喜上眉梢:种植野山参,好像是个不错的主意,他们能搞移栽参,我也行啊。
    对,就是这样,金喜顺觉得自己开窍了,栽种园参,虽然周期短,但是不值钱;从长远来看,还是野山参有搞头,反正承包山林都是三十年打底,完全可以周转。
    他越想越美,看着正在介绍经验的李卫国,金喜顺只想说一声:我谢谢你。
    李卫国一边说,一边也注意察言观色,看到金喜顺的表情变化,他心里也有数了:想要承包山林,那就等着大贵叔抬价吧。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刘书记邀请大家,一起去招待所的食堂。
    午餐相当丰富,准备了不少山珍,李卫国当然也不客气,跟着蹭吃蹭喝,好不畅快。
    吃完午饭,吴教授等人就提议去李卫国他们村继续考察。
    县领导本来准备随便派个人跟着去就成了,不料想,金喜顺也忽然提出要求,要去一起参观。
    没法子,县里的领导也得陪同,于是大车小辆的,杀奔大馒头屯。
    在田大贵的小轿车里,李卫国向吴教授等人道谢,来得太及时了。
    秦教授摆摆手:“都是一家人,而且你这个移栽参和种植林下参的项目,我们也比较看好。”
    吴教授也点点头:“唯一的问题就是周期比较长,还有,国子你们要做好承包山林的准备。”
    要是不搞承包的话,林子里的人参就是公共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