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这咋还不亮呢?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以施展出他的能力。
    这也是因为土里边水分大,用锹挖的话,土壤太黏,挖两锹,铁锹上就湖了一层泥巴。
    不过也正是因为水分含量大,李卫国才好施展,直接调集土里的水分,连着土都一起运出来,几下就能完成一个坑儿。
    等到下午的时候,电业局的大卡车,拉着一车车的电线杆来了,每个坑附近卸一根。
    然后他们才发现,土坑基本上已经挖好了,这速度,真够快的。
    等电业局的车辆过去之后,王队长召集大伙商量一下:反正这电线杆子也得往地里埋,干脆咱们都先把杆子竖起来吧。
    说干就干,王队长就派人通知下去:一里地之内的四五名村民组成临时的小队,合力埋电线杆子。
    这点活儿,对成年在土里刨食的村民来说,轻松加愉快。
    就是有一点不好,木头线杆为了防腐,表面都浸了一层沥青,黑油渍都沾手上了。
    等到电业局的同志开着空车,从大馒头屯返回来的时候,就看到路边的电线杆已经都树立起来,一个个笔直地指向天空。
    “还是咱们的农民老大哥能干。”郭同志嘴里也不由赞叹。
    李卫国接过话茬:“主要是对光明的向往,激发了大伙的干劲。”
    大伙都连连点头,王队长也接过话茬:“对,有希望,有奔头,才更有干劲儿!”
    他刚才去了一趟公社,从公社孙主任那里,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王队长约莫着,一场巨大的变革,马上就要开始了,接下来,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吧。
    这时候,郭同志才反应过来,一拍大腿:“不对,还没往电线杆子上拧架线零件呢!”
    王队长这才意识到:好像他们有点太着急了。
    于是他摆摆手:“没事,再抠出来,把杆子重新放倒。”
    李卫国一瞧说话了:“队长叔,不用来回折腾,咱们村里这些人,都是打松塔的好手,爬这光熘熘的电线杆子,还不是手掐把拿。”
    对呀,王队长也反应过来:“都回家拿脚叉子去!”
    “这行吗,爬电线杆可挺危险?”郭同志有些不大放心。
    他们这些电工最打憷的就是爬杆子,需要穿上专门的脚扣子,扎上安全带才行。
    “你就瞧好吧,肯定不耽误事。”王队长信心满满。
    电业局的同志也只能开车离去,不大一会,又拉着各种零件回来,依旧是每个线杆卸一套。
    这时候就瞧出来村民们的本事,脚上瞪着脚叉子,曾曾曾就爬到杆子顶上,动作比猴儿还灵巧呢。
    “妥了!”郭同志大喜,指挥着社员们把拉电线的零件都固定到线杆上面,然后由电工们开始布线。
    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之后,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把线路架设完毕,一路从公社连通到大馒头屯。
    就在生产队房后,设立一个变压器。
    与此同时,各家各户也都没闲着,早就做好准备工作。
    每家都准备一根光熘熘的木头杆子,竖在屋檐前面,统一发放的瓷壶啥的,也都拧紧在木头杆子上边。
    电业局派来的几名电工,则挨家挨户地扯电线,进行入户。
    他们要安装电表,并且完成屋内的布线,安装灯头插座之类。
    所到之处,一行人都受到了各家的热烈欢迎,村民们都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电工。
    别的好东西没有,反正电工们完成任务,离开大馒头屯的时候,每个人都拉走半麻袋的山货,都是什么松籽榛子,蘑孤野菜之类。
    入户的费用,就需要个人出钱了,就是电表稍微贵点,剩下的电线灯头之类,加一起也不值多少钱。
    村民秋天的时候,都没少划拉山货卖钱,所以这点钱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国子,水库那边能不能拉根线儿过去呀?”赵广定还惦记着水库呢。
    他要是不说,李卫国真给忙活忘了,于是又找到郭同志,商量一番,郭同志也点头答应,不过电线杆和电线之类的费用,需要李卫国自己出。
    这部分钱,也好几百块呢,李卫国跟家人商量一下,大姐和二哥都不大同意,毕竟现在水库那边也不需要电。
    不过李卫国觉得,机会难得,以后再单找电工的话,花销肯定更大。
    而且以后等鸡场鹿场都不断扩大,粉碎饲料之类,也离不开电力。
    另外来年种水稻,也需要抽水,总不能把小四轮当发电机用吧?
    “国子,好不容易才攒了几百块钱,一下子就又掏空了。”李金梅有点心疼,主要是这笔钱还留着给俩弟弟结婚用呢。
    李卫国当然明白大姐的心思,他笑着说道:“我这两天听队长叔说了,县里准备选几个生产队,先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可能有咱们大馒头屯。”
    “不过这事还没定准,所以村长爷爷和队长叔就没正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