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9 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建议扩大衙前役的服役范围让城里的百姓和乡村上等户一起服役的,有说官宦人家更容易接手也更擅长处理政务让官户跟着一起服衙役的,还有说让官户出钱给服役的乡村上等户发工资的,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就是他们说他们的,外面对他们的讨论毫无反应,以致于就算朝廷曾将草拟的新役法送到全国各地官衙征求意见也没收到几分回复。
    地方官已读不回,青苗法的争论又
    逐渐激烈(),??譎?????蝥虎?
    膉???祲?偦N??()?[()]『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甚至都不记得曾经出过一条草拟新役法。
    如今的役法对乡村上等户太不友好,富裕地方还好,乡村上等户足够多好些年才能轮到一次,那些本就贫穷没有多少上等户的地区隔两年就要去服一次役,要不了几次就得被折腾的家底赔光。
    长此以往上等户越来越少,其他百姓看到这种情况也不敢轻易成为上等户,宁可贱卖田产也要避开这个天打雷劈的衙前役。
    户等低只是家产少点,户等高那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
    乡村上等户苦衙前役久矣,仁宗年间韩琦韩相公就曾提过改役法的事情,当时是建议不再以乡为单位统计上等户,而是扩大到以县来统计上等户的数量,让县中最有钱的乡村上等户轮流充作衙前役。
    服役时优先选择差役较少地区的上等户,尽量避免出现衙前役和其他差役都压到同一户人家头上的情况。
    当时朝堂对这个改动都非常支持,对役法研究颇深的韩绛和蔡襄也顺势提出乡户五则法,通过资产评估将乡户分为五个等级以应对不同的重难差役,也就是如今的乡间五等户。
    仁宗年间的一系列改革颇有成效,且在江南地区试行的效果非常好,但是依旧不能避免乡村上等户因为衙前役赔光家底的情况发生。
    苏景殊以前知道衙前役不发工资,也知道衙前役待遇如何全看衙门官员有没有良心,但是没想到衙前役对乡村上等户的伤害那么大。
    也侧面说明登州的大小衙门都不是黑心衙门,不然他也不会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前不久提点开封府界公事赵子几将京畿一带募役法的试行情况汇报给官家,官家看到反馈才再次让司农寺进一步落实役法的改动,光役法的变动已经让人头大,再在民间搞军事动员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
    敌军真的兵临城下了他们这么干还可以理解,现在他们又没在军事上落下风,至于这么火急火燎的折腾百姓吗?
    总不能真是为了民间治安。
    不可能,肯定不可能。
    那个上奏说民间治安越来越差的家伙也是,他睁着眼睛说瞎话说开心了,把老王带歪了谁负责?
    苏景殊一边在心里骂骂咧咧一边奋笔疾书,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从来都是他们老王把别人带歪,断没有别人把老王带歪的可能。
    有猫腻,再想想。
    小小苏慎重的回想最近发生的事情,不太确定的问道,“胡兄,前段时间上奏说民间治安越来越差的是不是赵子几?”
    胡宗愈抬起头,“好像是他。”
    小小苏:……
    提点开封府界公事赵子几,新党的重要成员之一,先前负责在京畿一带试行募役法的就是他,试行之后把情况汇总出来呈给官家的也是他,最近和他一起忙活改进募役法的还是他。
    不是,大兄弟你到底哪边儿的啊?
    苏景殊放下笔靠在椅背上,两眼放空甚是安详。
    不能怪他胡思乱想,如果上奏挑事儿的是赵子几,那他合理怀疑这事儿是老王在自导自演。
    先让赵子几上个折子挑动朝臣情绪,然后借机表示治安有问题他身为宰辅之臣责无旁贷,就坡下驴开始推行他这所谓的保甲条例,到最后还能辩解不是他主动找事儿,而是民间出现问题不得不去解决。
    逻辑非常丝滑。
    就算大伙儿反应过来最开始事情是新党成员挑起来的也没啥用,他们已经挨过骂了反对派还想怎样?
    之前是直接和官家单线联系,只要官家同意其他人说什么都当耳旁风,这次好歹预警了一下,不光把前两年的成果全都拎出来让满朝文武看看还提前把骂给挨了,接下来再反对未免太不讲礼貌。
    问题是,这么大的事情竟然连他都瞒着?老王你不厚道!!
    ()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