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双黄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傍晚时分,姜三郎回到家,将八百钱交给妻子,“这是卖鹿分的。”
    春娘接过装钱布袋子,倒出一堆铜钱,惊讶:“这么多?”
    姜三郎得意一笑,又从怀里摸出几串钱,“这里还有七十几文零头,就搁我这儿了,赶明去镇上再买几只老母鸡,给你坐月子吃。”
    春娘羞涩,转身将沉甸甸的铜钱锁进箱子,低声道:“还早着呢,急什么。”
    “不早了,医婆说要早早预备。”
    不仅吃食,还要准备被褥布匹,小儿包被、尿布尿垫等,哪样都不能少。
    不仅不能少,还得双份,唉。
    姜三郎扭头没看到闺女,问:“樱宝呢?”
    “去大哥那边了,说是要跟元宝学认字。”
    “嘿!咱闺女能耐了啊。”姜三郎笑道:“她才几岁,就这样好学了?”
    春娘嗔他一眼,“樱宝前些日子就学会好几个字了,还用树枝写给我看过呢,有模有样的,比元宝写的还中规中矩。”
    “真的?”姜三郎佯装不信,“等她回来我要考考。”
    夫妻俩闲话一会儿,见时候不早,姜三郎起身去大哥家接闺女。
    这会儿,樱宝正在看元宝背诵三字经。小鹿躺在脚边,安安静静睡觉。
    厨房内,正刷锅洗碗的姜大嫂颇觉奇怪:
    自己小儿子今儿是怎么了,竟如此勤奋。
    放学回来就写大字,写完大字又读书,一直读了半个时辰都没歇,要不是中间穿插着吃晚饭时间,她都担心儿子嗓子读劈了。
    姜大伯和姜老汉倒是颇为欣慰。
    小儿子(小孙子)终于知道上进了。
    他们家以后说不定要出个童生呢。
    在姜大伯眼里,童生已经是了不得的人物,以后不仅能在村里做教学夫子,还能去县城当个掌柜,再不济给人做个管账的账房也行。
    西陈村陈老栓家的大儿子陈昌荣不就是给大户人家管账嘛,一年净挣二三十两银子呢。他家虽也种田纳赋,但有了这笔大进项,那日子,别提多惬意。
    到时候元宝也去给人管账,坐在屋里就挣钱,不用锄田犁地,不再日晒雨淋。
    啧啧,那样的人生才最圆满。
    不能怪姜大伯这么想,实在是每个在地里刨食的农人,都有一个县城梦。
    姜老汉跟大儿子不一样,他没想那么长远,只单纯觉得小孙子一改拖拖拉拉毛病,开始勤奋上进了。
    这是好事。
    “比他三叔小时候强。”姜老汉给了中肯评价,“老三脑子虽灵光,但他不用在读书上。”
    姜刘氏白了老伴一眼,“你夸就夸,干啥夸一个踩一个?”
    姜老汉咳一声,讪讪别过头。
    偏屋内,元宝终于将一整篇三字经背下来,扭头看向小堂妹,“我背完了。”
    樱宝立刻拍小手称赞:“元宝哥哥真厉害!明日一早我还跟你去学堂,小鹿给你牵着走。”
    元宝抿嘴笑了,用力点头,“好!”
    姜三郎这时进了屋,朝闺女招招手,“樱宝,赶紧回家。”
    樱宝应一声,牵起小鹿,跟老爹往外走。
    姜大伯站在门口,黑脸笑成一朵菊花,对侄女道:“樱宝儿,明日还来大伯家听元宝读书。”
    “嗯嗯。”樱宝一万个答应。
    因为她马上就能光明正大写字啦。
    上辈子自己虽学会了认字,但却不擅长书写,这是她人生一大缺憾。
    所以她一定好好跟元宝学习,练一手好看字体。
    等弟弟们长大,她就早早教他们写字背书,让他们以后考大官,再不受旁人欺凌。
    ……
    日月交替如白驹过隙,一晃两个多月过去。
    天气渐冷,树叶开始飘零,眼看快到寒食节。
    樱宝种的苹果苗已经长至八尺高,树杆结实,分枝健壮,成了名副其实的小果树。
    姜三郎和妻子都啧啧称奇,惊叹这树苗长的也太快,生长速度比泡桐都迅猛。
    家里小鹿也长大不少,被取名呦呦,健壮又温顺,总是寸步不离跟着樱宝来去,俨然将她当成同伴。
    秋收后,姜三郎买了两只老母鸡一只公鸡,加上原先两只,家里目前已经有五只鸡了。
    在樱宝的精心投喂下,后两只老母鸡也开始下蛋,每鸡每日下一枚,还都是双黄。
    姜三郎与妻子这下惊呆了。
    但他们没有声张,连大房那边也没告诉。
    “三郎,你说奇不奇?”春娘坐在炕沿上,边缝婴儿肚兜,边跟丈夫唠嗑。
    “你买回的都是不下蛋的老母鸡,可樱宝喂着喂着就下蛋了,回回都下双黄蛋。”
    “那是因为樱宝经常挖蚯蚓给它吃。”姜三郎坐板凳上一根根擦拭箭头。
    等今冬下雪,他就去南山猎兔子,给家人打打牙祭。
    运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