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等我回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周军队凭借坚固的防线和出色的战术,成功抵挡住了敌人的首轮进攻。秦风率领奇兵绕到敌后,切断其补给线。西戎联军陷入困境,士气低落。
    关键时刻,新帝亲临前线督战。他穿上铠甲,骑马巡视营地,鼓舞士气。士兵们看到皇帝亲自上阵,无不奋勇杀敌。经过数月激战,终于将敌人彻底击溃。
    这场胜利让大周威名远扬,周边各国再也不敢轻易挑衅。新帝班师回朝后,加封有功之臣,并设立了英雄纪念碑,纪念所有为国捐躯的将士。
    随着时间推移,大周王朝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新帝继续推行李婉如留下的政策,深化吏治改革,推进民生改善,加强国防建设。同时,他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努力让这个古老帝国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在新帝的领导下,大周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各地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女子学校,更是为社会输送了众多巾帼英才。她们活跃在各个领域,展现了女性的力量与智慧。
    不仅如此,新帝还特别重视科技创新。他鼓励科学家探索未知领域,推动技术进步。医学、天文、地理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让大周站在了世界科技的前沿。
    对外交往方面,新帝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他多次主持国际盛会,促进各国文化交流。通过互派留学生、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让大周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得不佩服李婉如的眼光与远见。她不仅为大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她的故事被编入史书,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无数学子研读她的事迹,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在大周王朝的历史长河中,李婉如无疑是最璀璨的明星之一。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什么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即使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她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不会磨灭。
    多年以后,当人们谈起这段传奇故事时,都会由衷地感叹:这就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伟大传承!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追梦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梦想而奋斗。
    而大周王朝也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发展壮大。新的篇章正在书写,更多的辉煌等待创造。正如李婉如所期望的那样,这个伟大的国度必将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在李婉如去世后十年,大周王朝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年轻的皇帝已经成年,正式亲政。虽然他继承了萧彦夫妇打下的基业,但朝堂上仍有一些势力试图撼动摄政王妃留下的制度。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兵部侍郎赵元清。他出身军伍世家,自幼习武,性格刚直。看着朝廷中越来越多的文官掌权,他心中颇有微词。一日,在御前会议上,赵元清直言不讳:“陛下,臣以为如今朝堂太过文弱,应该重用武将,以壮国威。“
    新帝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这时,坐在一旁的吏部尚书张怀远出言反驳:“赵大人此言差矣。当今之世,重文轻武并非坏事。太祖、太宗两朝之所以能开创盛世,正是因为重视教育,广纳贤才。“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下。新帝见状,摆手示意暂停。“二位爱卿不必争吵,“他缓缓说道,“朕以为,文武并重才是治国之道。“
    就在这时,一名小宦官匆匆入内禀报:“启奏陛下,摄政王妃旧部来访。“
    听到这个名字,满朝文武皆是一惊。这些年来,李婉如的旧部大多隐退,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今天突然来访,必定有要事。
    新帝请来者进殿。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缓步走来,正是当年跟随李婉如多年的谋士陈伯安。他向新帝行礼后,呈上一封书信。新帝拆开一看,竟是李婉如生前留下的遗嘱。
    信中写道:“吾儿,为母去日无多,有几句话想对你说。今日之大周,看似繁荣昌盛,实则暗藏危机。望你牢记以下几点:其一,重用贤才,不论出身;其二,加强边防,未雨绸缪;其三,体恤百姓,减轻赋税。切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新帝看完信后,神色凝重。他抬头看向陈伯安:“陈老先生,王妃还有何交代?“
    陈伯安长叹一声:“王妃临终前曾说,她最担心的不是外敌入侵,而是内部纷争。陛下若能团结朝臣,上下一心,则国运无忧。“
    新帝点头称是,当即宣布散会。回到寝宫后,他反复思索王妃的话。确实,近年来朝廷内部党争不断,虽未酿成大祸,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
    为了化解矛盾,新帝决定效仿当年李婉如的做法,邀请各方代表到御花园饮茶谈心。席间,他诚恳地说道:“诸位都是先帝与王妃留下的股肱之臣。朕年轻识浅,还请多多指教。“
    这番话让在场众人感动不已。赵元清第一个起身表态:“陛下圣明!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
    有了这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