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科举考试VS公务员考试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至于原本就有科举考试的朝代,除了想知道更加完善的科举制度外,对后世的人才选拔制度也同样感兴趣。
    在各个朝代皇帝的密切关注下,他们关心的视频终于如期而至。
    【古代科举考试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个等级,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
    县试为县级考试,由知县主持考试,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在每年二月进行。
    考前报考,需要亲戚、邻居、同学为你担保,没有污点方可参加,可以理解为政审,通过考试后成为童生。
    府试为市级考试,由知府主持考试,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在每年四月进行,由通过县试的童生参加,通过依旧称为童生。
    院试为省级考试,由各省学政主持,一般三年举行两次,由童生参试,通过的称为秀才。
    秀才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可以见官不跪、不服徭役、穿着青衫等。
    秀才属于乡绅阶层,在古代皇权不下乡的时候,地方管理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人来管理基层百姓的。
    乡试在各省省城进行,各省主考官为皇帝钦派,每三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八月举行,所以称为秋闱。
    由秀才参试,通过者为举人,举人具备当官的基本条件,所以也叫举人老爷。
    但是由于当官的大部分都是进士出身,所以举人在官员中地位较低,一般四品就到顶了,大多数是县副职,政绩好的升任知县就差不多了。
    会试在京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由各省举人参试,一般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由礼部主持,皇帝委任正副主考官,然后翰林学士充任同考官,通过会试的考生称为贡士。
    殿试由贡士参加,通过率基本为100%,除非作弊、作奸犯科等,一般是不淘汰的,殿试分三个档次,即一二三甲。
    一甲固定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和三甲人数差不多,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嬴政:六个等级,一级一级考上去,最后皇帝考察所有考生,这个制度挺好,朕可以借鉴一下,在大秦也搞一个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他一眼就看出了科举制度的合理之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级一级,就跟当官似的,从最底层做起,一步一步往上升。
    他的大秦施行的是郡县制,倒是不用搞六级,可以试一试五级考试。
    考生通过县试成为童生,童生通过郡试成为秀才,秀才通过乡试成为举人,举人通过会试成为贡士,最后贡士通过殿试成为进士。
    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进士,必定是大秦最优秀的人才,他也可以放心的让这些进士治理大秦江山。
    至于科举考试的儒家经义,这个可不实用,对于大秦来说用处不大,他可不愿意大秦的官员学习儒家那一套东西。
    李世民:没想到科举制度到了后面的朝代已经发展这么完善了,和大唐的科举制度相差甚远,只能依稀看到一点大唐科举制度的影子。
    不过他尽管感慨科举制度已是物是人非,但他不得不承认这个科举制度远比大唐的要好很多。
    要是按照上面的六级考试,他们大唐的就只有一个会试。
    考生向县衙提交个人资料,查核资料后就让考生赴京参加尚书省举办的省试,成绩出来后就直接放榜。
    如今一对比,他们大唐的科举制度确实太简陋了,远不如明清科举制度来得规范。
    不过他们大唐的科举制度有一点做到很好,那就是考试内容有经义、诗赋、策论,远比简单的儒家经义要好得多。
    当官可不是看谁的儒家经义做得好,最重要的还是策论,只有策论才可以看出为官者的才能。
    【公务员考试分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两种。
    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由中央用人部门组织的面向全国的考试,考试时间一般集中在十月份。
    地方公务员考试简称省考,由各省用人部门在本省范围内举行的考试,各个省份的考试时间一般有差别。
    考试流程。
    发布招考公告:用人部门提出招考的职位、名额和报考资格条件,拟定录用计划后,依据招考工作方案制定招考公告,面向社会发布。
    报名与资格审查:考生了解公告内容后,选择其中一个岗位报名,提交相关资料,通过审核后获得考试资格。
    考试:内容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体检:面试合格的考生需要按照招聘部门的要求进行体检。
    考察:体检合格的考生需要进行政审考察,主要是对考生的政治面貌、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进行考察。
    公示:考察合格的考生名单会在指定的网站上进行公示。
    录用:根据考试成绩、面试成绩、体检成绩和考察结果,招聘部门确定录用人员名单。】
    刘彻:国家公务员考试可以理解,但地方公务员考试朕就不理解了,把官员的任用权力下放给地方,难道就不怕地方做大吗?
    他摇了摇头,有些看不懂后世公务员考试的操作。
    他一直致力于收缴地方的权力,把权力集中到中央朝廷,以免地方权力过大制约中央朝廷。
    但后世的这个操作,他就着实有些不明白了。
    怎么到了后世,不仅不中央集权,还要把最重要的官员任用权力下放给地方。
    地方公务员考试明显不适合他大汉的情况,倒是可以借鉴一下国家公务员考试。
    他们大汉如今正在实行的察举制有明显的弊端,严重阻碍了人才的选拔,急需一种全新的人才选拔制度。
    现如今科举制度和公务员制度的出现,让他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科举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各有优缺点,只要可以把两者的优点结合一下,就可以制定出符合大汉的官员选拔制度。
    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儒家经义,这对治国来说一点也不实用。
    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大都是书呆子,只会四书五经,根本就不懂得治理国家政务。
    但科举制度从县试到殿试一级一级的考试,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相比于科举考试,公务员考试的优点也很明显。
    首先是朝廷的各个部门发布职位公告,然后考生根据各个职位不同的要求选择一个职位报考。
    这样一来,由于考生选择的都是自己最擅长的职位,成功录用之后也能更加契合职位。
    他在心里仔细琢磨了一会儿,很快就想到了大汉人才选拔制度的大致方案。
    同样按照科举制度一级一级考试,县试,府试,院试,乡试,然后把会试定为大汉公务员考试,通过考试的就去各自报考的职位上任。
    考试成绩最优秀的一小部分人,就由他来亲自殿试,看一看是否符合他的心理预期。
    要是考生表现让他满意,那殿试的这些考生必然可以得到朝廷的重点栽培。
    心中有了主意后,他把心腹重臣找来一起商议此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